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站在云端看风景
站在云端看风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600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的几点感受

(2014-11-10 19:02:32)
标签:

杂谈

分类: 读书笔记
【书单·2014(36)】
《阿拉伯人的历史与文化》丁俊主编
几点小感受:
1、相比阿拉伯社会和西方社会的联系,中国社会真的自成体系。历史上,中国虽一直通过丝绸之路与阿拉伯社会、西方社会进行联系,但这种联系还不足以对我们的主体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打上什么烙印。书中的一段话高度概括了阿拉伯社会和西方社会的这种互相影响:他们(阿拉伯人)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极盛一时的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其中许多文化影响传到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
2、阿拉伯世界虽然也有一统江山的时候,但即便是伍麦叶王朝时期和阿巴斯王朝时期,中央政府能够号令全国的时候也没多少。与中国历史上的合久必分(多数时候是统一的,少数时候是分裂的)相反,历史上的阿拉伯世界更像是分久必合(多数时候都是分裂的,少数时候是统一的)。我没有系统分析过为什么阿拉伯世界总是处于分裂状态下,但阿拉伯人尚武肯定是原因之一。有点像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游牧民族。
3、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世界的影响真的很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不明白,阿拉伯世界为什么如此封闭,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全世界主要文明都早已完成了政教分离,阿拉伯世界仍然有那么多极端分子在嚷嚷着以伊斯兰教法统治国家,而且似乎还很有群众基础!看了这本书,我多少能理解一点了。在伊斯兰教兴起之前的漫长岁月中,蒙昧落后的阿拉伯人以及帝国内的其他一些后来皈依伊斯兰教的民族被完全笼罩在古埃及、印度、希腊、罗马与波斯文明的阴影之中。是伊斯兰教为阿拉伯社会带来了文明的火种,使阿拉伯社会快速赶超其他文明,先后建立起了2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所以,在阿拉伯历史上,研究宗教的“家”非常多。阿拉伯世界的文化、哲学、艺术乃至科技的发展都与伊斯兰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举个例子,阿拉伯世界的建筑风格就深受清真寺建筑风格的影响。这也让我逐渐明白,为什么时至今日教派斗争依然给阿拉伯社会带来巨大困扰。
4、伊斯兰教的宗教战争、阿拉伯民族的对外侵略,让我联想到余秋雨的那个论点:三大宗教之中,佛教是人类智慧的最高结晶。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主动对外征伐侵略的时候非常少,想来这和中国人信仰的佛教道教有大关系。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有过几次灭佛运动,但算得上宗教战争的真没有。反观伊斯兰教、基督教,一部宗教史就是一部宗教战争史,不同教派之间的争斗与杀戮几乎从宗教诞生伊始就如影随形!就说伊斯兰教吧,先知穆罕穆德去世之后围绕着继承人问题纷争不断,最终衍生出伊斯兰教的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前者意为“道路”,指在穆罕默德之后,接受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四大哈里发所确立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后者意为“追随者”,特指第四大哈里发阿里的追随者。在伊斯兰社会的领导权问题上,逊尼派承认四大哈里发和以后的伍麦叶王朝、阿巴斯王朝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则认为只有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伊斯兰社会应该由阿里及其后裔领导,他们被尊称为伊马目。目前,逊尼派约占世界穆斯林总数的90%,什叶派约占10%。阿里是穆罕穆德的堂弟和女婿),然后这两派一直斗争互相倾辄到现在。要知道先知去世那年是公元632年,一千多年过去了还没消停!阿拉伯民族的尚武是否和伊斯兰教有关。或者说伊斯兰教是否迎合了阿拉伯人的尚武精神?这是一个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
5、书看的多了,发现有种遗憾无法弥补。我只会讲中文,英文烂的一塌糊涂,所以英文著作只能看译作,原著即使能读懂但其中蕴含的深意、美感,尤其是古典名著、诗歌、散文中蕴含的美感则完全不能体会。但译作也往往只能做到意义,很难充分表现原著的语言之美。比如书中介绍的阿拉伯伊斯兰历史上的大诗人、散文家、大文豪吧,有时作者会摘抄两段,翻译成中文之后毫无美感,还不如我写的三句半朗朗上口呢。多么遗憾啊!所以我有种愿望,如果有来生让我投生到讲英语的国度,讲阿拉伯语的国度,讲法语德语的国度吧,这样我就能体会到不同语言的梦幻与瑰丽了。
2014年11月1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