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配音原创紫石子 |
分类: 说东道西 |
被人们遗忘的那些优美声音
实事求是讲,我不知道苏秀这个名字,仅仅对童自荣、邱岳峰、毕克和丁建华等有些模糊的印象。
声音,本不是什么艺术,可是一旦用在配音中,它就是艺术,是听觉艺术,好比一声很动听的鸟鸣,好比一首悦耳的歌曲,层次分明,悦耳的声音不是人人都拥有的,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这就是配音演员的魅力所在。当然配音演员要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样的的配音演员是给译制片的不违反原片的基础上增加必要的元素,使外来电影大放光彩!
每一部译制片都需要声音,如同每一部电影(电视剧)里的人物一样,如何体现原作的艺术魅力,或比原作更加好,这就需要配音演员的艺术,先理解国外电影剧情,融合到影片中的人物的心态心情和其的言行中,就如同聆听一首美丽的音乐一般,所谓的“好音”在配音演员的充满激情,才是配音的关键,否则是失败的配音。
苏秀,写这本书之前仅仅是几百文字,后来在严锋的《好音》在网络流行后,重新编撰书籍,写成数十万字的“往事趣谈”。配音演员与所有的演员一样要熟悉剧本,熟悉要配的角色,按照角色的需求,以其丰富的表情不同的声音表现银幕上的人物,这个难度实质比一般演员的演出要难的多,以声音制服每一需要配音的角色,使其角色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观众的眼前。
剧本里每一位人物,这些人物适合谁来配音,都是导演引导,由此入戏,苏秀在《我的配音生涯》里列举了许多例子,这些例子是苏秀的经典译制片工作的经验和心得,写的生动可读性很强。在这篇纪实性文章里提得最多是邱岳峰。
邱岳峰是著名的配音表演艺术家之一,他生前大部分配音是“坏蛋”,印象最深的是好人是《简爱》里的罗彻斯特。连著名美术家陈丹青只为喜欢邱岳峰的配音,陈丹青说:“邱岳峰似乎比罗彻斯特还要罗彻斯特,比卓别林更要卓别林。当我后来在美国看了《简·爱》和《凡尔杜先生》,感觉那原版的真声竟像是假的。我无助地想念他,在一句句英文台词中发生重听。他,一个上海居民,一个在上海电影译制厂上班的中国人,直到我在纽约再听邱岳峰这才恍然大悟:他没有说过一句外国话,他以再标准不过的国语为我们塑造了整个西方。”
在配音界,只有李阳曾经找过邱岳峰,李阳是邱岳峰的铁杆粉丝。可惜时间不长,邱岳峰自杀后没有抢救过来。两天后去世,整个上海译制片厂都震惊,人们怀念他,同事的悼念文章一篇又一篇........热爱他的人太多,喜欢他那魔术般嗓音的人很多很多。
对于邱岳峰,苏秀在《我的配音生涯》里说,他恐怕是我们配音演员中最受观众爱戴的一位了!
“多少人羡慕邱岳峰们,他们用声音轻而易举地回到过去的年代,混杂于市井人群和达官贵人之间,他们出现在那些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他们时而呐喊,时而低吟,时而高谈阔论,时而冷眼旁观。他们就这样出入自由地活了一辈子。”苏秀在《我的配音生涯》再版里的序言中说。
激发耄耋老人苏秀写这个回忆录,源于多年前配音网网友,与从美国回来的配音艺术家施融和当时健在的尚华的聚会,还有就是严峰的《好音》。
令人最为感动也最为惊异的也正是在这里:那些“优异的嗓音”,他们决不像现在的艺人们,是时尚文化的冲锋陷阵者,有着优越的享受生活的条件,可以遍身罗绮地周游世界,并且伴以不间断的“星闻”的炒作。他们安静地散居在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周围,每天早上八点不到必定会出现在录音棚里。
当译制片不景气的时候,这些配音演员很无奈,不得不接受事实,可现在有一点曙光,苏秀这个已经88岁的老人很是欣慰,希翼一天译制片繁荣,苏秀自信的说:我看到了一些有可能重新振兴的苗头!
http://s15/mw690/001kKNTfgy6OF2E7nNIae&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