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蛇图腾


标签:
蛇图腾渊源闽粤文化杂谈 |
分类: 说东道西 |
众所周知,中国是以龙图腾为主的国家,蛇图腾是中国图腾文化之一。
那天无意中看电视上播放中国福建南平有个镇,图腾崇拜蛇,有蛇王节,有蛇王庙。每逢蛇王节这一天,人们早早起来到蛇王庙燃烛敬香,每家每户都参加蛇王节,这一天热闹非凡,参与蛇王节的持蛇者面不改色的手握大小不等的活生生的蛇,蛇头高昂,井然有序的行走在镇上的大街小巷,给小镇上的街街巷巷全部走上,所经之处鞭炮齐鸣,人们顶礼膜拜(电视上打出的文字,非专业人员,请勿模仿。)活动最后给蛇放归大自然,我看到的持蛇者大胆的但小心翼翼地走到河边,将那活生生的蛇轻轻放到河里后任其游走。景观如此的庞大独特,看出那里的人们对蛇的崇拜和图腾不是一朝一夕所致。
可见蛇图腾与龙图腾一样很神圣。据说在我们江苏宜兴一代古代也是蛇图腾,至今那里的人们遇到家里有蛇,视为吉祥之物或吉祥之事,不会打杀消灭蛇,不管这条蛇有没有毒性。吉祥的动物到家是喜事好事。
这是祖先遗留的习俗,图腾也一样,即便人们都自称“我是龙的传人”,龙图腾历史悠久。但地域性的其他图腾同样存在。不知道哪位哲人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有俗语或流行这样一句形容岭南地区的话:没有广东人不敢吃的!牢牢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那里的人是吃蛇的,据说连老鼠都敢吃。即便这个是福建的事情,但离广东不远,再说那里都属于闽粤一带,风俗如此不同,真令人惊奇。很遗憾,去过福建一些市镇,独独没有去过这个有着蛇图腾的漳湖镇。
图腾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奇特文化。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在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习俗中滋生出来的一种,渐渐地衍生为图腾,与人类早期的迷信信仰有所变异。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十二生肖都是图腾,不过有人解释为:十二生肖里仅仅龙是虚幻的,但龙有头有尾,龙有爪子,龙是有鳞片的生肖。福建漳湖镇的人们崇拜蛇,在他们眼里虚幻的龙被蛇替代,蛇是有鳞片的,蛇是存在着看得见的,蛇是冷血动物,所谓的冷血是指它是随天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当然也说明蛇的毒性厉害的让人望而却步。但有文献记载,其实在母系社会时期就崇拜蛇,蛇图腾在那时候很普遍,也就是说对蛇的图腾早于龙图腾。有学者说:龙的基调是巨大的蛇。民间一般属蛇的喜欢说属“小龙”,“小龙”和“巨蛇”,许是有着不为人知的关联。基于种种迹象我有些相信这种说法,也许龙是后人在蛇的形态基础上美化后的最完美的图腾。
图腾。人们喜欢用彪悍的动物。蛇的体积较小,仅仅蛇蟒比较大,确切的说,蛇与其他图腾动物相比身材是比较“娇小玲珑”的,可蛇既灵敏聪慧又邪恶。也许由于此,福建南平漳湖镇人们喜欢崇拜蛇,大概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习俗,这个习俗包含了对蛇的聪慧灵敏,因为聪慧就宽容了邪恶的一面包括它的害处。当然蛇也有益处,蛇可以消灭许多种害虫。每一种动物都是有利有弊的,完美的没有副作用的动物大概不存在。只有龙是个例外,但龙是虚幻的不属于真正动物范畴(以后谈谈龙图腾之类)。
只是一般人们都不看好蛇这样的动物,蛇的邪恶,蛇的毒辣,蛇的狡黠等都是形容蛇的性格,那么敌视蛇是人本能,因为那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看看踩到草绳都被误认为蛇,可见蛇在人们心目中的狡黠。根深蒂固的伊索寓言《农夫与蛇》那就更不用提了。仅仅被视为美好象征的是修炼了
N
年的蛇仙白素贞和她的好友小青蛇,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另外就是那首广为人知的名曲《金蛇狂舞》,这首名曲起源就是岭南地区,这首曲调里的你追我赶的场面彰显了闽粤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许有对祖先尊敬和崇拜图腾
再说了,既然是蛇图腾,那么对蛇敬重有加,视蛇为自己先人,不打杀,不吃蛇等等。图腾一词本是印第安语。原始社会,人们是以本氏族的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然后渐渐衍生为崇拜和图腾。由此看来蛇是福建某镇的祖先而已。
名声不好的蛇是漳湖人的图腾,这样的图腾意义独特,蕴含着深不可测的文化渊源......
http://s6/mw690/48e2aad5gda4f1476a7a5&690
http://s12/mw690/48e2aad5gda4f27de3a8b&690
http://s10/mw690/48e2aad5gda4f14c39c29&690
http://s16/mw690/48e2aad5gda4f16ee427f&690
http://s3/mw690/48e2aad5gda4f18fb87b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