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明:有轨电车的百年时间线

标签:
电车有轨香港上海北京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早先德国柏林的路面有轨车辆是用马拉的。从1881年5月16日开始,出现了一个轰动性的发展:第一辆有轨电车在利希特菲尔德和柏林之间运送乘客(图1)。维尔纳·冯·西门子是使人类实现这一巨大飞跃的发明家。
1899年,英国人在北京修建了马家堡火车站至永定门的有轨电车线路,但第二年就毁坏殆尽于义和团运动的一片“灭洋”声中。
1904年,香港首批26辆第一代单层式有轨电车投入运营(图2),其中10辆为头等电车,其余16辆为三等电车。因车子会发出“叮叮当当”的警示铃声,故被人们唤作“叮叮车”。
1906年6月,天津第一条公交线路“白牌”环城有轨电车开通运营,当时只能单向运行,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建设和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
上海电车共有三家公司创办,租界内有英法两家公司,南市则有上海华商电车公司。1908年3月5日,申城开出了英商上海电车公司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图3),线路长约26.5公里。随后,更多线路在租界内陆续开通,其中包括自洋泾浜,经吴淞路(图4),至黄浦滩的干线。

图6
1912年,香港引入10辆双层电车,用以缓解日益增加的乘客量。此为第二代电车(图5),上层无顶,上层及三分之一的下层车厢划分为头等,其余则为三等。1913年,因双层电车上层无盖,乘客在下雨天不能安坐,遂在上层加设帆布帐篷,此为第三代电车(图6)。
1921年,北洋政府利用法国借款,筹办了官商合股的北京电车股份有限公司。1922年3月,有轨电车线路工程正式动工。1924年12月17日在天安门南举行了通车典礼,距清朝引进第一辆有轨电车,已过去了整整35年(图7)。因有轨电车特有的摩电声和悦耳的叮当声,北京人将有轨电车称为“摩电车”或“铛铛车”。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同世界各地城市一样,出现旧式有轨电车的衰退,仅有香港、大连、长春仍在运营,尤其是香港的有轨电车网络仍然保养良好,1986年开始服役一种上层为半开篷式设计的古董电车(图9)。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开启一个新纪元,当年的有轨电车为第五代(图10)及第六代(图11)。2000年香港推出千禧电车(图12),该款电车的设计及整个制作过程皆在香港进行,经过多次的车厢改善工程,第七代电车已结合了现代内部设计与传统车身外貌。
显然现代有轨电车是“瑜瑕互见”的存在,但从城市长远利益看,可以说是“瑕不掩瑜”的。如今很多地方开始在城市中改建或新增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如2020年三亚有轨电车示范线载客运营(图13)、2022年黄石现代有轨电车正式开通运营(图14)。
现代有轨电车已经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补充和延伸,不难发现“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城市轨道交通”,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有轨电车的百年时间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