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一凡:竹笋

标签:
竹笋青田石雕吴作人澳门邮票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竹笋是竹子的嫩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自古就被当作“菜中珍品”,民间素有“居不可无竹,食不可无笋”之说。《诗经》中就有“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等词句,说明中华先人早在2500多年前已经开始食用竹笋。每年立春时节,江南各地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时间,“尝鲜无不道春笋”(图1)。

图2
1992-16《青田石雕》-1票图为周百琦作品“春”(图4),可见3株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春笋,在老竹桩旁破土而出、拔地而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以玉石雕刻竹笋为主图的邮票。玉雕左下角有篆刻“春”字,点明题意。

图4a
1992-16《青田石雕》-1票图为周百琦作品“春”(图4),可见3株大小不同、高低错落的春笋,在老竹桩旁破土而出、拔地而起,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勃勃生机。这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以玉石雕刻竹笋为主图的邮票。玉雕左下角有篆刻“春”字,点明题意。

图5
澳门邮政2002年发行《孝》邮票,选取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四则作为邮票主题,其中-3为“哭竹生笋”(图6),票图可见多株竹笋。其故事梗概为:三国时期的孟宗,因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新鲜竹笋做汤可医治。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株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按此传说,竹笋还有药疗功效。

图7
苏州老年邮局于2012年6月24日使用“二十四孝·哭竹生笋”连体日戳,戳图右下角绘有许多竹笋(图7)。河北滦南邮局于2013年5月12日以“马踏飞燕”邮资片为载体,发行一套24枚《二十四孝》加印片,片图选自清代画家王素作品,同时启用24种与加印片图案对应的“孝亲”连体临时日戳,其中有一片一戳是“孟宗哭竹生笋”,竹笋历历在目(图8、9)。南京邮局在《中华孝道(二)》邮票发行首日,启用“哭竹生笋”纪念邮戳,戳图当然也不能少了竹笋(图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