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2024-03-13 10:04:52)
标签:

文字

书信

通信

图画

符号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先有文字,后有书信,这只是想当然耳。五千年前的苏美尔人传说是写信催生了文字,说的是乌鲁克(位于今伊拉克)和阿拉塔(位于今伊朗)争霸,两国国王以猜谜为武器,凡猜不中者自认倒霉。一名信使居间口传谜面再带回解答,国王们的睿智令谜面日益复杂,终致信使崩溃。那位名叫恩美尔卡的乌鲁克王命人取来黏土拍成扁块,再取一支芦苇杆将谜面刻画出来。最后,阿拉塔王因对泥版信上的象形字一头雾水而甘愿服输。

一、书信与物通信

古老的苏美尔传说并非无稽之谈,苏美尔人最重要的发明就是文字,苏美尔语是已知最早留有书面记录的语言。传说中的主人公恩美尔卡就生活在楔形文字诞生的年代,乌鲁克王城废墟中也出土了最古老的公函。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1  景颇族树叶信,20世纪80年代征集,陈列于北京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邮政史厅

然而,最早的信并非文字写就。民族学揭示,世界各地还未发明文字的族群,无一例外地使用着“物件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包括结绳)。我国景颇族青年男女传情所用的“树叶信”,就代表了把物件和语义勾连起来的一种书面语言的起源方式(图1。不独谈情说爱,加里曼丹岛丛林中的本南人(Penan)也有一套当地称为“奥鲁”(Oroo)的通信方式,狩猎者削整小树干,插合长短不一的树枝和折叠的树叶诉说自己的行踪,等于给后来者写了封留言信。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2  6万年前的刻符鸵鸟蛋壳,出自南非迪克鲁夫岩厦(Diepkloof Rock Shelter)遗址

物示意的物符号打破了人类自动物承袭下来的面对面交往模式,和后来的邮政通信方式是一脉相承的。不同于声光信号(击鼓、燃烽等)的瞬间性,物符号的恒长性开创了以书信为高级形态的物通信。人类创造物符号可溯至10万年—7.5万年前,栖息在南非海岸布隆伯斯洞穴(Blombos Cave)的旧石器时代,人群已经在为身边了无生命的物件灌注意识形态,刻有抽象图案的骨头、石头,以及深度加工的赭石颜料展示了以物示意的思维飞跃。还是在南非6万年前刻符鸵鸟蛋壳或许轻巧物媒传递信息的最早证据,有着“个人或团体风格”的“铁路纹”刻画延续了近万年,这兴许是漫长时光中一封封约定氏族择偶聚会的通知信吧(图2

所以,恩美尔卡制胜的妙招绝非突发奇想,泥版信不过是千万年文化传统渐进的产物。在缺少树木的两河流域南部,粘土版书写使书面语言逐步完善。当泥砖房屋倒塌,泥版文书就与之一道随时光荏苒成为土包。在遍布大土包的两河流域,出土的泥版书信成百上千。

二、“信皮子”的萌生

书信有两大物质要素——内件与外封。收藏老信笺的集邮家赵珩先生告知方言中有信瓤子”和“信皮子”的说法。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3  5300年前的苏萨粘土球型信封及其前面的陶筹。“球封”上可见陶筹压印标记和滚印印记

最早的信皮子是中空的黏土球。这种信皮子并非要保守信瓤子里的秘密,而是为守护统计数据的完整和安全。上万年前,西亚农业部落就用黏土制成的几何形(球体、圆锥体、圆盘等)筹码来匡算农获,通称“陶筹”(tokens)。陶筹是再分配的产物,人类由此走上一条不断提高管理技术、认知技能,并最终通向写作和文明的大道。距今5500年前,两河流域东南一隅的苏萨(今伊朗西南胡泽斯坦省)已站在了国家的门槛上,为规范贡赋账目,存放一组陶筹的粘土球型信封被发明(图3)“球封”由专业人士捏制,放入陶筹后封口为浑圆一体的中空土球,并趁黏土湿软时滚上印章,以防欺诈。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4a  以泥版文书为主图的邮票南非种族隔离者炮制的所谓黑人国家“文达”1982年发行的书写史系列中的一枚,系5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上部中右侧可见3枚陶筹压印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4b  以泥版文书为主图的邮票叙利亚1988年发行,系早期楔形文字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4c  以泥版文书为主图的邮票奥地利1965年发行,由亚述王宫人像石雕和晚期楔形文字公函构成主图

球封”加印封账目不被篡改,但查账就得打破封球记账员巧妙地将陶筹一一按捺在球封”表面做成标记,日后则干脆将陶筹压印在泥版上做账。压印泥版随之演化为刻画泥版,陶筹被废弃,三维符号彻底转化成二维,并引发了象形文字的书写(图4)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5  出自土耳其库尔特佩(Kültepe的泥制信封,封面、封背滚印4种印记,寄件人和收件人是公元前20世纪的亚述商人,事涉白银借贷

随着文书平板化,“球封”也发展为四方的扁平型黏土信封,成为扁平件的开端(图5)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6  公元前2600年的圆筒印章(右为滚印出的印模),出自伊拉克南部乌尔墓葬

印章随青金石、香水等奢侈品贸易及汇兑、借贷等商业金融的发展而日益精美(图6)。在货物外包装,以及装有提货单、汇款单的泥封套上滚印的印封会游走上千公里,对土耳其幼发拉底河上游哈西比丘(Hacnebi)的印封粘土所做的中子活化分析表明,其中一些来自伊朗苏萨,是随盛放进口商品的小口罐过来的。这也许就是邮戳和印花的技术源头。

三、中国最早的书信

不似泥版书信,世界其他地方的早期书信大多以竹木片、树皮、兽皮和织物为载体,这些有机材质的保存期限很难超过2500年(纸莎草纸在沙漠可存4000年)。在中国,幸运的是还保留了一件4100年前的陶片书信。

赵强:书信的发明(世界邮政与书信极简史·连载1)

7  丁公陶文,中国最早的书信,距今4100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符号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发现,有一些确实进入了文字的范畴,其中还有些是刻写在已经被打碎的陶片上。当时的人们似乎在有意贮存适合传递的碎陶片,以为书信载体。1992年,山东省邹平县丁公村龙山时代晚期遗址发现了一片有11个字体的陶片,被称为“丁公陶文”(图7。据考古报告,该陶片属于“泥质磨光灰陶,为近直壁大平底盆的底部残片”。从陶片周边全是老碴口和没有任何字体被截断看,文字是刻写在打碎后的陶片上。丁公陶文是一件完整的文书,从布局看,似乎是从左到右直书,书体特征为连笔字。李学勤先生认为:“后世文字有正体、俗体之别,也许在上古已有萌芽,邹平丁公陶文,或许就是当时的俗体。”学者又称丁公陶文为“龙山文字”,认为属于甲骨文之前的汉字祖型,是比较成熟的早期文字。文字从正书到草书,并能娴熟地快速刻写,必定经历了很长时间,反映了人们记录传送信息的历史过程。草书写就的丁公陶文,以及作为其载体的不规整性,可以排除纪念性铭刻的可能性,因而极为接近于一封短笺。这种书写在碎陶片上的短笺在古埃及和古希腊也有发现。虽然目前尚未破译丁公陶文的内容,但可以推定是书信,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封书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