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杨: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

(2023-08-20 16:59:06)
标签:

货郎

原地

故宫博物院

神武门

邮局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徐杨: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
图1

徐杨: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
图2

“打起鼓来,敲起锣哎,推着小车来送货……”一阵熟悉的歌声传来,儿时记忆中走村串户的货郎身影,就如电影片段般在脑海里一幕幕浮现出来。2023年6月18日,中国邮政以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李嵩绘《货郎图》发行邮票,全2枚,另有小型张,同时发行宣纸材质无齿套票。邮票采用55mm×42mm超大票幅,分别表现了《货郎图》两个精彩局部。小型张采用中国画传统的卷轴形式,完整展现了古画全貌,配合简要的古画介绍,整体构图虚实相映,布局疏密有致。细秀的雕刻线条通过最新引进的激光直雕机得到高度还原,赋予了古画新的生机。

货郎,就是旧时民间挑着担子走街串巷、贩卖商品的小贩(图1)。在商品流通不够发达的时代,村屯中少有货摊、店铺等商业设施。货郎或挑着担子,或推着独轮车,满载着五花八门的货物走街串巷。从居家必备的油盐酱醋、烟酒糖茶、针头线脑、锅碗瓢盆,到孩子们喜的玩具,女人们爱戴的首饰,再到抽烟用的烟袋嘴,物品齐全,应有尽有,满足了当时商品流通的需要。货郎们为偏僻的乡村带来生活所需的货物,同时也带来各种新奇的玩意和见闻,因此,货郎的到来往往像节日般热闹,成了村野田间一道独特的风景。物资匮乏的年代,货郎不仅卖东西,还收破烂,于是就有孩子们拿着鸡毛、鸭毛、碎布头之类的废品找货郎换玩具或糖果(图2)

徐杨: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
图3

货郎有一柄带把儿的小鼓(图3),鼓腹两侧用绳各系上一个小珠,将柄来回转动,小珠便可敲打鼓面发出响声,用以代替叫卖,听到鼓声就知道货郎到来了就是“货郎鼓”,民间称之“拨浪鼓”。此外,货郎鼓也称“惊闺”、“惊绣”,意思是货郎的鼓声总能招来女性顾客前来购物。

货郎这一行当,古时已有,流行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但货郎的人物形象,从宋代开始才进入画家的视野。北宋宫廷画《清明上河图》中有两位货郎,分别立在“孙羊店”门外大路的两边。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更是以“货郎”为题材,创作了多幅表现市井百姓日常生活的风俗画《货郎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货郎图》,是横卷绢本水墨淡设色画,纵25.5cm,横70.4cm,画作的左下方款署“嘉定辛未李从顺南嵩画”。物阜民康的美好画卷缓缓铺开,呈现了南宋时期城镇集市贸易和商品交换的繁荣。

李嵩(1166-1243),钱塘(今杭州)人,擅长人物、山水、花鸟,尤精于界画,他笔力精细,写实功底深厚,颇得宋皇室赏识,为光宗、宁宗、理宗时期画院待诏,被时人称作“三朝老画师”。

《货郎图》画面左部有八个人:老货郎面带微笑,挑担摇鼓,两童子飞奔上去,手臂伸向货担,有四个孩童已触摸到货物,有的惊讶,有的好奇,有的呆看。最左边有一个妇女正俯身取玩具给自己的孩子看。画的右侧有七个人和四只小狗:一个妇女怀里抱着孩子正匆匆走向货郎,左臂向前伸着,她身旁的两个孩童欢叫吵闹着,像是要求母亲非得给他们买玩具一样。另有两童拉扯着,小童像是已经买了零食,一边嚼着一边拉着还在迷恋不舍的另一小童。画的最右方,一小童手提葫芦,含指回顾,神情犹豫不决。后面,几只狗吠叫、蹦跳,高兴地摇着尾巴。动作、手势中传达着儿童急切而快乐的心情以及妇人的舐犊之情。

徐杨:儿童闻听货郎来蜂拥而至喜相迎

图6

《货郎图》是李嵩在南宋画院创作绘制。南宋画院在今杭州建国南路之西、东河之东,三味庵巷与柴弄之南,斗富二桥之北望江门邮政所,邮编310009(图4)

《货郎图》故事发生在南宋临安城内,杭州朝晖支局,为邮票主图原地邮局新邮发行首日启用“杭州临安城遗址(临)”日戳(图5)

《货郎图》早年秘藏于清廷内府,末代皇帝溥仪逃亡出宫时,随身携至东北,后来辗转流落于世,解放后归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2023年1月10日,位于故宫神武门内的北京故宫邮局开业为文物、艺术品收藏地原地邮局(图6)

“鼗鼓街头摇丁东,无须竭力叫卖声。莫道双肩难负重,乾坤尽在一担中。”如今,货郎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陈年光影中,那再也见不到的货郎身影,竟成了难忘的童年美好与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