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旁观絮语

(2024-05-07 15:48:59)
标签:

文献

集邮

展览

研究

整理

分类: 先睹堂随笔

本刊百期,岁次十九。犹忆本世纪初,邮坛创新风气云涌,文献集邮脱颖而出,文献集邮研究会在全国集邮联和江苏省集邮协会的扶持下,蓬勃发展。会刊《文献集邮》披挂上阵,堪比大军先锋,逢山开路,过河架桥,引领会内外有识有为之士,采购、收集、整理、学习、研究、创作、出版、展览、讨论、评选集邮文献,蔚然大观,遂有今日之高光亮局。高邮2023中华全国集邮文献展览(下称“本次邮展”)乃此集邮类别综合成果的又一次重大检阅,从中可以窥豹。

集邮离不了研究,研究离不了文献。本人才疏,偏爱集邮期刊之编读,视集邮文献为不可离之须叟的师友。因病愈不久,未能身赴盂城,虽甚关心盛会之细微,然毕竟见闻有限,不敢妄议,只有自我的遐想。趁此祝贺本刊百期之良辰美机,愿与诸先进作一番笔谈式的探讨。

集邮书刊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藏的。当今泰斗级集邮文献收藏家曾作此谓。寻觅未见而欲睹之文献,哪怕是复印件、手抄本,都是好物。收藏集邮文献,与古籍善本图书同样,须穷究其各种版本的异同,探知其为何作出修改,是排字工人的差错被发现后作校正?还是作者有了新的见解后的重写?这些才是文献集邮研究的课题和成绩。

集邮成果的表述形式众多,但我国集邮在上世纪复苏以来,汇入国际活动,为赶超先行,逐渐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展览高”的倾向,文献研究未能超然物外,遂创出集邮文献类展品之外的“文献集邮整理类”等表现方式,对推动、壮大文献集邮的声势功不可没。

传统集邮陈列珍品罕票,专题集邮描述精彩故事,极限集邮配对古片名戳,文献集邮展现少见卷帙之精华。写文章发表可以图片形式展现,在展框内则必须拆开了原装订件分离为页,不少观众在获奖作品前叹息:“原来文献集邮的金牌也是要用银子堆起来的!”这样在客观上破坏了文献实物的结果不是文献集邮的初衷。

整理类展品中,大多放入了开放类素材,在评分中损兵折将,造成无谓的牺牲。这是抄近路、走捷径的取巧之思,不料反受其累。

有幸先睹桃正根在《上海集邮》2023年第5期披露的大作,述其本次邮展荣获一等奖的邮缘我国首浪漫的集邮电影》文献集邮整理类邮集之编组思路、章节及主要素材。其中一件《邮缘》预映前一天签名封”引起我特别的兴趣中所叙采用上海《全国邮展获奖邮集展览》纪念封,封上有马任全、张包子俊、李洪义、李清万、张文光、乐锦祥、李长剑、成安玉、桑弧等9位签名”,亦即展品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我想,在此信封上签名的这些邮政部门领导和集邮先辈,在电影《邮缘》预映前一天的上海聚会,反映了沪粤乃至全国邮政部门对这部电影的重视,若能以此为线索,以文献求证上述人物当时对当时集邮活动的作用,将又是一篇大好的文章,更是典型的文献集邮研究之实践。

近见全国集邮联要求做好修编《中国集邮大辞典》的通知,衍生出对《文献集邮》的一些想法。集邮名词的规范与维护,正是文献集邮研究的常设课题。我一向认为,集邮名词的定义、阐释,应是集邮学术研究的重要项目,而其审定、使用、流行,应是相关部门的监管工作。这次通知要求词条内容应具有“起源时间”的要素,就像新生的宝宝哪一天开始会叫“妈妈”一样,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谁能说得准确?这就需要文献集邮的研究者发挥自身的长处,翻报纸、找杂志、查纸片,寻觅相对较早的资料,厘清“新词”的形成原由和大致年月,在此基础上方有可能修编成功相对准确的,具有资料性、指导性、实用性的集邮辞典。为此,期望《文献集邮》坚持以讨论方式开展对集邮用词的研究,经常地进行,将不会因时间紧而粗制滥造;分散地进行,将不会因任务重而敷衍了事。

——《文献集邮》2023年第1、2期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