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检家藏旧书报,见八十年前的《邮话》,纸边残破,文采斐然。1942年,张包子俊、柳至川、钟韵玉,联合在沪成立奥伦多邮票公司,创办《邮话》,第1期头版,有3位邮坛元老亮相:李辉堂、朱世杰、陈复祥。李辉堂高悬邮刊宗旨:“暗室明灯,迷途津筏”。朱世杰指出:“上海为我国邮矿蕴藏最富之区”,而青年学子须“得其道而不妄费其精力与财力”。陈复祥回顾了1922年在叶颂藩家成立神州邮票研究会的经过,并纵论邮商与集邮家之关系。
《邮话》主要由张包子俊编辑,流畅的文风,从此一泻千里。尤其对于形势与邮市的描述,真实而传神。如1943年第13期《新岁献言》:“本刊之诞生……于战氛弥漫兵荒马乱之世界,集邮家亦无不度其惊涛骇浪之生活。”(图1)他在持续5年的《邮话》上,每期撰写《上海邮市动态》,言简意赅,仿佛拍摄了一部生动的邮市纪录电影。

图2
老邮刊读来,兴味盎然。最近,偶见某拍卖网,挂出1948年《上海邮展速报》1份。这张旧报,我过去有的,后来转给别人了,现在又花200元买回来。我喜欢它,因为刊登有徐星瑛的漫画(图2):小娃娃站在凳子上,指着高处的镜框,对妹妹说:“这张邮票值xx亿”。徐星瑛的幽默与商人本色,跃然纸上。
图3
邮坛的风趣,南北皆然。例如1946年的《北平邮刊》,头版也登漫画(图3)。这幅画推销李东园编辑的《中国邮友通讯录》,每本2000元。如今,也不易买到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