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承达:邮封邮路重展新疆风土人情尘封史料再现民初政治风云
标签:
那德昭议员迪化新疆帆船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图1的这件中式红框挂号封,由新疆省长公署寄北京宣武门外校场胡同新疆议员公寓参议员那德昭,贴北京一版帆船6分、农获13分“公文打孔”票各1枚(符合新疆寄省外挂号邮资,即平信9分+挂号费1角),销迪化1924年5月4日戳,背盖北京6月8日到达戳,并有寄件人所盖“新疆省印”关防大印。
20世纪初,那德昭在新疆可算是一个风云人物,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干部”之一。他本名买买提•哈斯木,(汉文)字润斋。1873年(清同治十三年)出生于温宿县阿热勒乡,早年就读于阿克苏汉文学堂,毕业时名登榜首、留校任教,1910年初毕业于新疆省立中学堂初级师范学堂。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那德昭认识了时任阿克苏兵备道、民国后任新疆都督、督军、省长、统治新疆达17年之久的杨增新,并且交往甚密,为他以后的仕途发展打下了基础。民国建立后,那德昭历任新疆省议员、轮台县管狱员、轮台县署理知事、库车县管狱员等职。1922年递补国会参议员并赴京任职,亲眼目睹了“曹锟贿选”的全过程,是第一次直奉战争、重开国会、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等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亲历者。现存那德昭任国会参议员期间亲笔所书、记于“参议院普通用纸”上的《发上宪公函电文底稿簿》《发公函电文底簿》手稿各一册,是重要的历史资料。例如,1923年10月12日致杨增新双挂号信的底稿(图2),记录了大总统选举的得票数:曹锟480票,孙文34票,唐继尧10票,岑春煊9票,吴佩孚9票,段祺瑞7票等(其余均在3票以下)。1931年哈密暴动发生后,时局动荡,那德昭回家务农。1944年复出,先后任省议员、省政府顾问、轮台县副县长、焉耆专员公署副专员、代理专员、专员。1949年8月因病去世,安葬于焉耆,享年76岁。

图5
现存那德昭任国会参议员期间亲笔所书、记于“参议院普通用纸”上的《日记路程清单与履历册底稿簿》手稿,详细记录了他1922年11月13日从新疆轮台出发、历时147天、于1923年4月9日到达北京的全部路程,共有5页(图5)。其中相当一部分途经地名与清末设置的驿站地名相同,这份一手原始资料对于研究民国初年新疆省内和连接外省的交通线路、交通设施及交通状况,对于研究该地区邮路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细阅那德昭往来公文、信札、底稿,洋洋洒洒,林林总总,于细微处见知著,窥一斑而识全豹,尘封百年的历史跃然纸上。例如,1922年10月初新疆省议会议长安允升致那德昭函(图10),限其数日到省开会,以免不足法定人数,北洋直系当局急迫之心溢于言表。再如,1923年6月16日那德昭致杨增新双挂号函底稿(图11),内有“于是日下午七点,保定曹锟给参众两院来电文,每员名预备端阳节津贴费洋五百元,于十五日由太平湖袁家花园内发给收到,德昭听说曹锟运动总统一年有余等情,即便呈知”等语(标点符号为作者所加,下文同),亦是曹锟贿选大总统事件的又一佐证。另如,1924年12月22日那德昭致杨增新信函底稿(图12),则透露了当时详细态势“刻下段合肥来京就总执政,本由张作霖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之拥戴,所有原日直系地盘已如秋叶辞枝、纷纷瓦解,如直隶易为卢永祥,河南易为胡景翼,安徽易为王揖唐,察哈尔易为张之江(冯之旅长),此外湖北萧耀南已成软化,山东郑士琦取消中立,齐燮元楚歌四面、地位动摇,吴佩孚虽据鸡公山,但强弩之末、不堪再战。以此推测则临时之局面尚能维持也”,确为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京畿时局的忠实记录。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历史是人创造的,也是人记录的,亲历者在同时代的亲笔所记永远是研究历史的最好素材。

图13
图13为1922年12月新疆省议会参议员选举监督杨增新颁发给那德昭的“参议员议员证书”,盖“新疆省印”关防大印和杨增新印章。
参考文献:
[1] 轮台县党史编纂委员会.轮台县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