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霏开:羽毛笔
标签:
羽毛笔墨水瓶列支敦士登邮票笔会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有一天,在瑞士某酒店的大草坪上,我捡到一根大鸟的羽毛。
这使我想起西方使用了1000多年的羽毛笔。
重阅1841年的蓝便士实寄封(图1),羽毛笔抑扬顿挫,平添古朴而潇洒的滋味;红色的马耳他十字戳,又加重了印证的力量。
梁启超曾云:“文笔常带感情”。羽毛笔运用自如,最能传达情绪的波澜。

图2
列支敦士登的邮票设计十分细腻,对于皇家美术馆珍藏的18世纪艺术家卡尔·安乐·希克尔的油画《兰巴勒公主玛丽·塞雷斯肖像》,居然用3枚邮票连续突出细部,透示写信人焦灼的心理:面值200分票为全画,90分票放大了书桌上的羽毛笔,50分票聚焦于掉在地毯上的羽毛笔。首日封图为羽毛笔与墨水瓶(图2)。
羽毛笔被视为古老文明进程的重要标识,涉及领域之广泛,以下邮票可以证明:

图3
1980年美国邮票,羽毛笔与墨水瓶(图9)。
前一篇:张建伟:庐山含鄱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