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伟:黄山松
标签:
黄山松树迎客松黑虎松风景日戳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图1
黄山的松树之多,无以尽数。它们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地带,大部分比较密集在七十二峰之中,构成了黄山奇绝风光。黄山松是黄山独特地貌和气候形成的,由于悬崖峭壁纵横堆叠,只能弯弯曲曲甚至朝下生长;由于要抗暴风御冰霜,黄山松的针叶短粗,冠平如削,色绿深沉;由于风吹日晒,许多黄山松只在一边长出树枝,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奇”就奇在它的种子被风吹到花岗岩的裂缝中,有缝就钻,无坚不摧。由于生长的环境十分苛刻,所以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尺的黄山松,往往树龄有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我有幸两次登上黄山,目睹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一、名松
黄山上有一些单棵的古松树,由于拔地参天,年代久远,枝杆苍劲,树冠奇特,而被人们赋予美好的名字而一树成名。
迎客松是最有名的,位于玉屏楼右侧、文殊洞之上,倚青狮石破石而生,高10.08米,胸径64厘米,地径75厘米,枝下高2.5米,树龄至少已有1300年。其一侧枝桠伸出,犹如主人伸出一只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另一只手优雅地斜插在裤兜里,雍容大度,姿态优美。迎客松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每次来这里都是人满为患,拍一张满意的照片很难。我从邮票和风景日戳上无数次欣赏迎客松(图1—3),直到亲临迎客松旁,才知松旁的岩石上还刻着朱德的题词“风景如画”(图4)。迎客松旁设有“黄山好礼”文创店,门外立有红色邮筒(图5),有2套黄山明信片出售,提供迎客松风景图章。

图6
送客松立于玉屏楼右侧道旁,高4.8米,树龄约450年,枝叶侧伸好像作揖送客,与迎客松遥相对应(图6)。又因松顶平整如盖,亦名鹤顶松。2005年12月初,送客松枯死。当年8月专家组对其进行全面抢救时,已开始物色“接班人”。3个多月后基本选定一棵约200岁的“接班树”。

图7
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东隅,主干挺直,顶如伞状,另伸一干,形作倒“U”状,宛如古时官署中的辕门,故又名“辕门松”(图7)。9年前我冒着浓雾细雨拍下竖琴松正面照(图8),与风景日戳风景图案基本相同。后来见到1994年9月10日发行的YP15《黄山》-8“黄山雪松”(图9),凭直觉这应是大雪中的竖琴松,经仔细比对,树枝树杆树冠基本相同,但是方向正好相反,后来查到同景摄影作品,原来邮资片上的照片是从竖琴松背面仰拍的
卧龙松伫立于卧云峰,地处始信峰东侧,在树干20厘米处,分两叉盘曲生长,顶枝反侧融为一体,作伏卧状,昂首,角崭髯张,颇有苍龙凌波之势,清人将其描写为“百尺偃神龙”(图12,《迎客松》加印片)。

图13
黑虎松位于白鹅岭索道站下坡至始信峰岔路口(图13),传说有一高僧路过这里时,突然看见一黑虎卧于松顶,吓了一跳。后来黑虎不见了,高僧四处寻找,只见一棵古松高大苍劲,干枝气势雄伟,虎气凛凛,且冠盖浓绿近黑,似一黑虎卧于坡下。

图14
团结松位于黄山北海至西海的山路旁(图15),树高17.4米,胸径68.5厘米,地径71.7厘米,枝下高3米,冠幅9米×【何意?】10米。树龄约400年。古松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
二、变松
黄山松与山峰和巧石相辉互映,变化成花草状而形成名胜美景。如梦笔生花,位于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图16、17)。传说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写毕借着三分酒意,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

图18
黄山不仅单棵的松树有名,而且形成的松林景色更美。如特57-3“后海松石”(图19),展现的是黄山后山的美景。这里松树林立,枝干挺且长,犹如松林在仰望云霞高峰。特57-7“万松林”(图20),展现了位于北海宾馆西侧贡阳山和狮子林之间的万松林。这里地势平坦广阔,四面峰峰相连,犹如建起了防风墙,使得这片松树长得高大挺直,树冠平削,好像剪过一样,状态优美。特57-3“狮子林”(图21),展现的是位于狮子峰南侧的一片松林。这里一排排松林昂然翘首,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其中还有著名的麒麟松、凤凰松等。黄山松犹如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