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伟兵:柳园邮政日戳的演变
标签:
柳园驿站兰新铁路邮局日戳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2005年前后,笔者从一位兰新铁路建设者手上收集到一些实寄封和邮政单据。笔者对这些邮品上的“甘肃安西柳园”双圈腰框式日戳特别关注。
柳园的名称源于“红柳园”,是柳园西南8千米处,古代一个驿站的名字。建立驿站必须依傍水源,考查建站的官员发现这里有水,还长有一片红柳,就把这里命名为红柳园。现在红柳虽不成园但仍有不少。
柳园属甘肃省酒泉市安西县,位于县城西北部,西接敦煌市,西北与新疆接壤,是连接甘、青、新、藏四省区的陆路交通枢纽,素有“旱码头”之称。1958年5月20日,铁道部为兰新铁路在此设站,取“红柳园”的名称而舍“红”字,为柳园火车站。从此柳园日益繁荣,至1962年建镇时正式命名为柳园镇,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小镇”。安西县于2006年改名为瓜州县
1965年10月15日2号日戳,盖在盖有“特挂”副戳的挂号函件执据上,下半环“柳园”二字前有一个字位的明显铲字痕迹(图1)。铲去的应为”红“字。
1966年12月24日1号日戳,盖在挂号函件执据上下半环“柳园”二字的前、后各有一个字位的明显铲字痕迹(图3)。
1955年11月6日,甘肃邮电管理局发出《改变临时邮局为流动服务组划归服务境内县局领导的通知》,将省内的临时邮局一律划归县邮电局领导,改称为流动服务组,并于12月1日正式交接。1956年5月,兰新铁路安西县管内的疏勒河至红柳河区间也开始了施工。在疏勒河所在的安西县三道沟乡及其以西23公里的桥湾至红柳河区间,都是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由乡邮员办理交换邮件已无可能。经过与第一铁路工程局商定,6月份甘肃省邮电管理局以(56)邮字第2291号函发出《关于对新建铁路工地流动服务的安排》,在各铁路施工驻地设置服务组。于是,流动服务第一组(原第一临时邮局),安排在最西边,配备6名工作人员,归属第四工程段,住安西甘新公路上红柳园的道班里。担任兰新铁路1022至1142千米之间的服务(峡口站至红柳河以西的河西站),这就是最初设立的红柳园邮政机构。

图4
由“甘肃柳园兵站”寄山东的实寄封,票销“甘肃安西1961.7.2红柳园(所)”日戳(图4)。这枚“红柳园”地名日戳,见证了1962年正式命名为柳园镇之前是叫“红柳园”的事实,正好与图1有个对比,图1日戳明显是被铲了“柳园”前“红”、后“(所)”二字。再对照图2,“柳园”前明显是被铲了“红”字,从这2枚日戳的对比,正好反映“红柳园”和“柳园”地名前后的变迁。

图5
由“甘肃兰新铁路柳园邮局转八0七”寄江苏苏州的实寄封,票销“甘肃安西1965.7.23柳园(支)”日戳(图5),说明这家邮政机构已由“红柳园(所)”升级为“柳园(支)”。
从以上日戳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在6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基础建设繁重艰苦,物质资源还十分的匮乏。邮政部门充分利用对原戳具的改造,适应“柳园”地名的改变,体现邮政机构级别的变化。
柳园的发展得益于火车站的设立。自从建成兰新铁路线后,途经柳园的旅客列车多达13对26列,有些班列上还设立了“火车邮局”,承担着函件、报刊、包裹等业务的运输。如北京至乌鲁木齐的“京乌火车”(图6)、上海至乌鲁木齐的“沪乌火车”(图7)、乌鲁木齐至郑州的“乌郑火车”(图8)等重要旅客列车都在柳园站停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