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敏祺:东园唱响“青春之歌”——走近“团一大”旧址

标签:
张太雷共青团邮票纪念馆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春风和畅,万木披绿,时空的车轮转至生机盎然的“红五月”。5月4日,我国将发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邮票,以此致敬“五四精神”,提醒国人勿忘历史,振兴中华。

图1
在五四运动中,进步青年对帝国主义、卖国贼、投降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1920年8月,俞秀松等青年在上海霞飞路渔阳里6号发起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唐山、天津等地随后也建立了地方团组织。由于早期团组织内部思想不统一,组织不健全,成员比较复杂,加上经费、人事变动等原因,京沪等地的团活动都暂时停止了。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中央着手恢复各地团的组织工作,由张太雷(图1)担负起恢复和整顿团组织的重任。在吸取1920年建团经验教训后,张太雷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并把“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行社会改造及拥护青年权利”规定为团的宗旨。经过整顿,各地方团组织有了很大发展,截至1922年5月,全国已建立团组织的有上海、北京、南京、广州等17处,团员达5000余人,这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做好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和干部准备。
随着革命斗争在各地逐步展开,成立全国性的团领导机构是非常必要的,团代理中央准备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称“团一大”)。考虑到当时的上海正处于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的统治,中央决定把“团一大”安排在广州召开。

图2
1922年5月5日至10日,“团一大”在广州东园隆重举行,张太雷、蔡和森(图2)、邓中夏(图3)等25人是全国15个地方团组织推选出来的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文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这次大会的召开使青年团真正成为中国革命青年的核心组织和全国青年运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图4
临江边浅滩,得江月之美的东园,原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的园林。广州市民声援北京五四运动、省港大罢工在此设立指挥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东园还记录了许多在此发生的重大事件。东园广场上的怒吼,也因此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册上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1926年的一场火劫,将这里的亭台楼阁烧成残垣败瓦,只留下了一座门楼(图4)。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挖掘,当地政府于1984年在东园旧址建起一幢西式二层红楼,并将其辟为省港大罢工纪念馆(图5)。2012年5月,东园旧址附近还建成了“团一大”纪念广场,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走近“团一大”纪念广场,一座呈倒“品”字型的红砂岩雕塑(图6,广州邮政明信片)

图7
映入眼帘。这座雕塑高9.9米,上半部分是飘扬的团旗,团旗底部和下方两个基座形成一座拱门,寓意“青春之门”。在基座的6个立面刻有“团一大”旧址介绍、“入团誓词”以及4幅浮雕。在2016年广州地铁集团特别印制的“地铁6号线开通纪念”明信片上,“团一大广场站”的片图(图7)选用了4幅浮雕中的“群英聚东园”,表现在“团一大”开幕式上,张太雷在主席台慷慨激昂地发表开幕辞。我用2012-8《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九十周年》-1在“团一大”纪念广场的原地邮局——广州东湖西路邮政支局加盖日戳,制成极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