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田:1950年代的欠资邮件
标签:
欠资邮资平信印刷品t字戳 |
分类: 《上海集邮》征求意见稿 |



欠资戳
未贴或未贴足邮票的邮件称欠资邮件。《国内欠资邮件处理办法》(邮字第84号,1951.4.4)规定,欠资邮件应按所欠资费额向收件人加倍收取,在邮件上贴用欠资邮票作为收费凭证。
本文就所见1950年代的欠资邮件,解析其形成欠资的原因、处理欠资的方法,以及欠资戳、欠资邮票、欠资通知单的使用等。
一、欠资戳
投递欠资邮件须向收件人补收邮资,邮局需在邮件上盖用具有指示作用的欠资戳。不少国家使用T(法文“资费”TAXE的缩写)作为欠资戳的标识,通称“T字戳”。我国1950年代实际使用的欠资戳有不同式样、不同尺寸,有或无边框,有或无“T”字,有的还带常见欠资原因供选勾和/或填写欠资金额(见图)。

日戳式欠资戳
湖北汉口曾使用三格式邮政日戳改制的欠资戳,下格为“欠资”(见图)。
二、欠资邮票
我国1950年代使用的欠资邮票,共有2套,1950年发行的第一套欠资邮票(欠1)为蓝色,俗称“蓝欠资”,旧币面值,全套9种;1954年发行的第二套欠资邮票(欠2)为红色,俗称“红欠资”,新币面值,全套5种。此后,未再发行欠资邮票。
三、欠资原因
欠资原因,大体有下列几种:未贴邮票、邮资不足、邮件超重、邮资凭证失效等。
对欠资邮件,可退还寄件人补贴邮票,无法退还时,也可向收件人补收或罚收邮资。
1.未贴邮票
可能由于寄件人粗心大意,将未贴邮票的信件投入邮筒;也可能由于寄件人误以为某些机关、事业单位具有“收件总付”资格,故意不贴邮票。从收集到的实寄封看,不同邮局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图1
2.超重
我国平常信函单位重量规定为20克及其以内,常见仅贴起重邮资的超重信函,须按重量补收邮资。在分拣中发现超重后,即按欠资邮件处理。

图4

图5

图6
例1:1955年上海本埠平信,所见实寄封外观为邮简形式的誊写版油印件,并专门标有“印刷品”字样,背贴普7-100元票1枚,为XX【?】克及其以内印刷品邮资,销上海石门二路支局10月6日戳,可能因封内夹寄信函,邮局须按平信收费,判为少贴邮资300元,盖欠资戳,加贴欠1-500元、100元票各1枚,合计600元,以蓝色油墨销上海23支局10月7日戳,属于加倍补收(图6)。

图8
例4:夹寄有价票证,未付保价邮资。辽宁营口邮局1951年5月28日在“资费收取簿”上记载,缴款人为范兰如,事由为“信内装钞加倍罚保价费”,金额为3000元,簿上贴普1-1000元票3枚(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例4:1951年安徽芜湖寄上海平信,封背贴普4-800元票1枚,被墨笔划销,旁有复写字样:“邮票于本局收到时已被墨笔划有—‘×’,应作为污损”,旁另盖芜湖10月31日戳,补贴欠1-800元票2枚,销上海 1951年11月2日戳,属加倍补收,信封正背面都盖有欠资戳(图14)。
5.寄件人不明航空资费
1950年代的航空邮资变化较快,容易忽视而造成欠资。《航空邮件暂行规则及处理暂行办法》:“寄件人交寄航空邮件,应注意纳足资费。若所纳资费不够航空资费数额,国内邮件即作欠资交航空邮路递送”。
国内航空费变化如下:1950年8月5日起,每20克3000元;1952年5月1日起,每10克1500元;1953年1月5日起,每10克800元;1958年1月1日起,每10克2分。

图15

图16

图17
例3为1952年兰州寄上海航空封,封背贴普3-2000元票、普4-300元票各1枚,合计2300元,销兰州8月1日戳,因超重1个航空费重量单位,欠资1500元,到达上海后,贴欠1-200元、800元票各3枚,合计3000元,销上海8月9日戳,属加倍补收(图17)。
三、国际欠资邮件

图18
1950年新加坡寄上海航空信,信封正面贴新加坡邮票1枚,销8月25日戳,另盖六边形框欠资戳,注有“7400”字样;封背贴欠1-800元票9枚、200元票1枚,销上海9月2日戳。(图18)。
四、相关单式
1.欠资邮件通知单(4018):

图19
例2:1955年12月4日浙江绍兴寄柯桥平信封,贴普4-400元票1枚,投递局贴欠1-200元票4枚,销柯桥12月6日戳,属加倍补收。欠资邮件通知单随函投递(图20)。【正面遮挡背面,原图27】
2.沿用中华邮政欠资招领单:
例1:1952年2月12日贵阳邮局使用,单上贴改6-50元票1枚、欠1-100元横双连,销2月12日戳(图21)。
3.欠资邮资证明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