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铁旦:上海30支局的变迁

标签:
邮局邮戳复旦大学翔殷路杨浦 |
近在藏品中发现,上世纪50-90年代寄往上海五角场地区的实寄封投递戳不一,有30支(局)、北郊(区)、翔殷路(支)戳,还有邮政编码戳等。从中得知,这家邮局所用的邮戳有多次变化。现通过部分实物,将1949年以来上海30邮政支局及其邮戳的演变简要介绍如下。
图2
图3
2.50年代中期
①辽宁省驻安东市(现丹东市)部队寄复旦大学苏步青教授航空封,贴纪26-1×2(1600元)。收寄戳为沿用日式旧戳,1954年8月2日。旁盖投递戳“上海/54.8.7.9./(支三十)”(图3)。此戳与图1、图2虽同为三格式,然最大差别在于下格内已不是“上海”的英文名,而是代表30支局的“(支三十)”。
图4
3.1956年,行政区域调整
①1956年11月6日霍山路寄军工路1436号本埠平信封,贴特16-2,收寄局为19支局(提篮桥邮局)。盖7日投递戳,下格仍为“(支三十)”(图5)。现存实物表明,当年以汉字“三十”和阿拉伯数字“30”两种方式表示局名的日戳并用。
图6
②1958年2月10日19支局收寄军工路1436号本埠平信封。贴特19-2。当天下午到达,投递戳为腰框式(五七式),下格为“北郊”(图6),即上海市北郊区邮局。
上述两件信封收件人名址相同,唯投递戳从“三十支局”变为“北郊”,可佐证北郊区局与30支局实为同一处。
、
图7
图8
图9
4.1958年,行政区域调整
①上海建筑机械厂寄北京“集邮编辑部”平信封,贴特24-3,收寄戳“上海/1958.11.3/北郊(区)”(图9)。这或许是“北郊(区)”戳临近最后对外使用的日期。
图10
②1959年10月2日杭州歌舞团寄复旦大学平信封,贴特35-11。投递戳下格已改为“30(支)”(图10)。同年,30支局迁至(淞沪路东侧)翔殷路1128号,后被称为“翔殷路邮局”。
图11
图12
5.60年代中期,邮戳调整
①1964年4月10日上海体育学院寄翔殷路300号本埠平信封,贴普11
图13
②1965年1月12日上海铁道学院寄复旦大学本埠平信封,贴特57-4。收寄戳“上海嘉定/真如(支)”。第2天上午投递戳“上海宝山/翔殷路(支)”(图13)。
图14
③1976年7月15日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院寄大境路19号封,贴普16
图15
二、1978年推行邮政编码后
1.上海作为邮政编码试点地区之一
图16
②1982年9月3日新闸路1209弄寄复旦大学本埠明信片(普资片1-1962),收寄戳“上海/41(支)”(石门二路邮局,原9支局)。红色机盖投递戳“上海宝山/1982.9.4.8./903(支)”(图16)。
图17
2.1984年,行政区域调整
①1986年8月11日复旦大学寄浙江嘉兴平信封,贴J128,收寄戳“上海/433(支)”(图17)。此局邮编已从“201903”改为“200433”。
图18
1987年,此局原址拆迁改造,从翔殷路1128号迁至马路对面(南侧)1095号(仍称“翔殷路邮局”)。
②翔殷路邮局收寄武川路111号封,贴1993-17全套,收寄戳“上海/1993.12.26.11./200433”(图18)。
图19
3.日戳局所改用地名
①1996年11月19日复旦大学寄四川广汉平信封,贴1995-26-2。收寄戳“上海/翔殷路3”(图19)。与图12比较,上格没有“宝山”,下格未现“(支)”。
图20
②2011年6月20日寄本市冠生园路403弄挂号封,收寄戳“上海/翔殷路”(图20)。
上述实例表明,自1978年推行邮政编码后,此局日戳已有几次变化。其中,“上海/翔殷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
2011年6月24日邮局迁至政本路180号,改称“政本路邮局”(原邮编、投递范围不变),并及时更换了日戳下格的局(路)名。
图21
4.邮局隶属关系调整
主要参考资料:
1.上海市邮政局.上海市邮件投递分区街名一览表.1950.
2.上海市黄浦区邮电局.邮电窗口业务资料.1960.
3.上海郊县邮电志.1995.
4.上海邮电志.1999.
5.徐泽文.上海市邮政局近50年的变迁.封片戳研究文集叁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