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盘生:骑在爸爸肩膀上设计
标签:
邮票设计父子感恩爸爸 |

图1
张安朴涉“手”邮票已30多年,早在1984年就参与设计了J10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去年的《豫园》更是获得一致好评,这次《感恩父亲》是他设计的第7套邮票。张乐陆在1996年设计了《儿童生活》邮票(图2a)。当时他只有16岁,还是上海华山职业美术学校的学生,那年,张安朴则合作设计了《上海浦东》邮票,父子两代人的作品在同一年被印制成邮票。后来乐陆还为联合国设计了《我爱和平》邮票(图3)。
父子俩合作这套邮票是在另一位设计家陈晓聪鼓励下完成的。晓聪老师打电话给安朴说:“这一题材特别适合你和乐陆共同参与。乐陆的设计思想比较前卫,引领潮流,与其他应征者相比,他更有设计过邮票的优势,由你们父子共同努力,相互合作,一定能在表达‘父子情深’这一主题上取得圆满成功。”

图4
安朴说:“首先要找到‘设计语言’,这是成功的关键。设计这套邮票,首先想到的是‘父子之爱’、‘父爱如山’、‘父爱大如天’,想到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背影》,似乎看见了‘那肥胖的,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这篇散文影响很大,在叙事中抒发了父子情深,历久传诵,感人至深,我画过这个故事的示意图,但感到太直白了,就没采用。”“有位荷兰籍著名画家迪克·布鲁纳,曾为日本设计过一幅广告画,主图是一只兔子(米菲兔),成了家喻户晓的经典动画形象,简朴、亲切、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创造性,装饰性很强,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乐陆对少儿题材特别钟爱,十多年前他设计的《儿童生活》和《我爱和平》,生活气息都很浓烈,富有童趣。对于这套《感恩父亲》,一定要含有较多的少儿元素和痕迹。”“我们在构思、描画草图等方面都合作得很默契,很顺利,使用电脑操作乐陆做得较多。我们画了好几幅草图(图4、图5),3月份确定了上报的方案,后来根据领导和评委等多方面的意见,修改了三四次。现在是高科技时代,这些方案的草图都是手绘的,但多次修改则由电脑完成,也免去了在京沪间奔波的劳累。”

图6
邮票的主图(图6)充满了生活气息——孩子坐在爸爸的颈项上,这是生活中常常看到的情景。孩子骑在父辈的肩上、颈项上,长辈以示喜欢孩子,孩子也以此为乐。尤其在节日里的南京路、淮海路等闹市区,晚间观灯时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安朴说,图稿上的人物造型采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平面化、概括性处理。图中小孩的双手和父亲的两耳作“同构”处理(美术用语);眼睛以两个小圆点为代表。更有趣的是,孩子的嘴比父亲的大,这样眼小嘴大,一方面显示儿子年幼,一方面也表示他的喜悦之情(咧嘴大笑)和“感恩父亲”。
邮票的背景采用黄色,则是为了与2013-11《感恩母亲》邮票相呼应,背景也有许多“小星(心)”,代表爱心。这个方案比较自然,赢得专家们的认可。这枚邮票采用胶印加全息烫印的印刷方法,在设计上有个要求,与《感恩母亲》邮票一样,祝福语采用刮擦显示方式。经考虑,祝福语就置于孩子手持的心形气球(红心)上。祝福语向全社会征集,应征者多,但限于图案,字数不能过多。小版张的设计语言是“父爱如山”,背景是钢笔水彩画《大山》,每张8枚(图7)与《感恩母亲》邮票相呼应。
这套邮票的设计在美术界同行中好评如潮。构思巧妙、滑稽可爱,使人们看了会心一笑,感受到父爱的温暖。五一期间,笔者有机会与邮票设计家黄里老师谈及此票,他简单评论说,邮票表现的生活气息浓厚,使用美术语言简洁明快,反映出父子情深、父爱如山,很不容易。
安朴说:“这套邮票的表现手法可以自行发挥,造型可以夸张,形式感可以增强,赋予图案强烈的内涵。”“我们希望大家看到这套邮票,能勾起人类之爱,感到父爱如山,我们的社会更加亲密,更加和谐。”
——刊于《上海集邮》2015年第6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