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玮璘:浙邮YFM118E型邮资机符志唯一码解读

标签:
邮资机符志唯一码随机码杂谈 |
在《上海启用浙邮YFM118E型邮资机》一文(下称“前文”,参见140340)中笔者介绍了浙工大普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YFM118E型高速邮资机在上海启用的情况。目前上海邮政已有数十个邮政支局陆续启用了118E型机,根据邮资机符志的设备号推断,上海购置此类邮资机已达200台左右(图1)。
与必能宝DM300型机一样,118E型机的符志在日戳与邮资戳之间设有一组具有防伪功能的唯一码。它们是我国邮政现行邮资机中为数不多的符志设有唯一码的机种。笔者试对118E型机符志的唯一码作一解读。
唯一码可分为邮资机设备号、随机号与邮件流水编号等三个部分。在图2这枚符志上我们用线条将这三个部分区分开来。
为方便叙述起见,现将唯一码各个字位进行编号:从左侧那行起由上至下依次编号,左行字位的编号分别为1号至6号,中行分别为7号至12号,右行分别为13号至18号。其中1号至6号字位是邮资机设备号,7号至10号、13号至16号字位是邮件流水编号,11号、12号与17号、18号字位是随机号。
在前文中,已对唯一码的三个组成部分做了简要介绍,本文重点解读它的随机号。
唯一码的随机号是在打印符志时随机出现,故不易破解,具有高度的防伪功能。118E型机符志的随机号共占有4个字位,其中17号位字符固定为数字,18号位字符固定为英文字母,而11号位与12号位的两个字符既可能是数字,也可能是英文字母。
随机号字符的出现虽是随机性的,但也可找出一些规律。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在连续打印情况下随机号各字位字符的转换。

图3

图4

图5

图6
17号位数字的转换:后续打印的一枚符志,在前一枚数字的基础上增加1。例如,图3与图4是“沪SX12”机连续打印的两枚符志,其流水编号分别为“60708”和“60709”。17号位的数字,前者是“7”(图3),后续打印的则为“8”(图4)。再以“沪HK8”机为例,流水编号为“11451”的符志,其17号位的数字是“5”(图5),而后续打印的“11452”号符志则为“6”(图6)。可见,连续打印的符志随机号,其17号位的数字逐一递增。
18号位字母的转换:后续打印的一枚符志,与先前打印的那枚相比,为字母表上位置靠后的那个字母。以上述“沪SX12”机为例,先打印的“60708”号符志,其18号位是“R”(图3);后续打印的“60709”号符志则是“S”(图4);又如“沪HK8”机符志,两者分别是“G”(图5)与“H”(图6)。可见,连续打印的符志的随机号,其18号位按字母表的字母顺序转换。
至于11号和12号字位的数字或字母,在连续打印的情况下,它们是不变的。如上述“沪SX12”机,连续打印的2枚符志的这两个字位均为“t”与“A”(图3、图4);又如“沪HK8”机,2枚连续打印的符志,这两个字位均为“B”和“9”(图5、图6)。

图7
为了检验在连续多次打印下随机号的4个字符的转换是否遵循上述规律,笔者特意去邮局购买了30枚连续打印的符志。图7至图13是在徐汇支局打印的“沪XH20”机符志:图7第1枚“1922”号符志,其17号位是“6”,图8第2枚“1923”号符志是“7”,图9第5枚“1926”号符志是“0”,到图10第6枚“1927”号符志又从“1”开始。这样依次在“1”至“0”之间循环转换下去,到第30枚“1951”号符志转换成“5”(图11)。至于18号位的字母,第1枚是“A”(图7),第2枚是“B”(图8),第26枚“1947”号符志是“Z”(图12),到第27枚又从“A”开始(图13),这样依次在“A”至“Z”之间循环转换。而11号位的数字始终是“0”,12号字位的字母始终是“C”,没有改变(在11号位是字母,12号位是数字时,也按上述规律变化)。在四川路桥支局的“沪HK19”机(设备号“ESH009”)以及友谊路支局“沪BS19”机(设备号“ESH068”)连续打印的符志上,也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我们发现,上述随机号的转换模式是在打印过程中不停机开机、不调整邮资数字、不改换副戳的条件下获得的。如上述“沪SX12”机连续打印的2枚符志,可见它们的邮资数字没有变化(“0.40”元)、宣传副戳也没有变化(“文明餐桌”)(图3、图4);图5、图6这2枚“沪HK8”机符志,其邮资数字均为“0.20”元、宣传副戳均为“天蝎座”,同样没有变化。
然而,如果在连续打印的过程中出现停、开机或调整邮资数字或改换副戳等情况,随机号的转换则不再遵循上述规律。

图14
重新开机状况下的转换:如“沪BS19”机,在打印“13972”号符志(图14)后停机,随后开机继续打印,“13973”号符志17号位由“5”变“6”,与打印条件不变时的情况相同,但18号位转换的字母则不再是按上述打印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所预期的“B”,而是“A”,11号字位的也不再是“M”,而是“N”,12号位的字母则不改变,仍为“F”(图15)。

图16
改换副戳状况下的转换:如“沪YP10”机“25505”号符志的宣传副戳是“工业环保技术与设备”(图16),在改为“工业自动化”后打印的“25506”号符志,其17号位由“1”变“2”,18号位的字母同样不是预期的“B”,而是“A”,11号字位也不是“N”,而是“O”,12号位则仍然是“8”(图17)。

图18
可见,在连续打印过程中打印条件改变后的首枚符志,其随机号字符的转换与打印条件不变的符志多有不同:与条件改变前打印的那枚符志比较,17号位数字递增1(与打印条件不变的情况相同),但也有部分变为其它的数字(比较图22与图23);18号位的字母均转换成“A”;11号位的字母或数字也出现转换,但12号位的字母或数字则没有变化。

图24
图26
11号位的字符多为字母,是数字的不多,打印条件改变状况下11号位的数字转换模式与字母转换模式相似,也是决定于前一枚符志11号位是什么数字,18号位是什么字母。若前一枚符志11号位数字是“5”,18号位字母是“C”(第3枚符志),则打印条件改变后的首枚符志11号位的数字是“5”后面第3个数字“8”。

图27
图28
由上面一些例子似乎可以得出,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随机号12号字位的字母或数字都是不变的。其实并不是如此,之所以不出现改变只是因为所援引的实例太少。那么要打印多少次,12号字位的字母或数字才会改变呢?让我们观察图27至图32这6枚“沪HP21”机的符志:“3231”号符志,其12号字位为“1”(图27)。“5942”号符志,其12号字位仍为“1”(图28)。而“26905”号此数字转换为“3”(图29),“36319”号转换为“4”(图30),“41688”号则转换为“5”(图31),“53178”号再转换为“6”(图32)。通过上述分析研究,笔者估计可能是每打印10000枚符志,12号字位的字符转换一次:以上述“沪HP21”机符志为例,流水编号为1—10000,12号字位的数字为“1”;流水编号为10001—20000,此数字为“2”;流水编号为20001—30000,此数字为“3”……依此类推。

图33
上例展示了12号字位字符是数字时的转换方式。12号字位字符是字母时,也是按字母表的顺序转换,每打印10000枚符志,其字母按顺序后移一位。如“沪SX11”机(“ESH005”),“73955”号符志,其12号字位是“C”;“87368”号符志是“D”; “93884”号符志是“E”。
实际上,随机号12号字位字符的转换以字母与数字综合出现的模式进行。这里以“沪HP35”机符志来分析其转换方式。图33“173630”号符志,其12号是“A”;“183059”号符志转换为“B”(图34);同样,“196912”号符志转换为“C”(图35);流水编号再增加10000(“206511”)时,12号字位的字符不再是字母而改为数字,奇怪的是,此数字不是“1”,而是“4”(图36);此后就成了数字的转换,流水编号增加50000(“257147”)的符志,其12号字位的数字也增加5,成为“9”(图37);当流水编号再增加10000(“260361”)时,12号字位的字符又从数字转换成了字母(“A”)(图38)。
由此可见,随机号12号字位的转换是数字与字母交替进行的。有趣的是,数字由“1”递增至“9”后,跳过了“0”,直接转换成为字母“A”,故12号字位是不会出现“0”的。从字母“A”依次转换为“B”、“C”等。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字母链相当短,绝不会26个字母均出现。如上述“沪HP35”机符志,在出现字母“C”后即再次进行数字的转换(图35、图36)。字母链有的仅有两个字母(A、B),有的有3个(A、B、C),笔者所见最多的是7个(从“A”到“G”)(图39)。字母的转换结束后又改为数字的转换,出现的第1个数字不是“1”,而是其它数字,是哪个数字决定于前面符志出现过多少个字母,如上述图35符志的字母是“C”,是第三个字母,故随后出现的数字是“4”(图36)。

图40
如上所述,12号字位的数字转换到“9”后,就转入字母的转换,然后再次转入数字的转换,但此时出现的第一个数字不是“1”。可见在12号字位字符的转换过程中数字“1”似乎是不会出现的。然而12号字位确实偶尔也见有数字“1”(图40),这枚“沪YP9”号符志的流水编号是“4134”,我们发现仅有流水编号位于1万以内的符志,其12号字位的字符可以是0至9的任意一个数字,也可以是A、B、C等字母。也就是说,只有流水编号位于1万以内的符志,其12号字位才会出现数字“1”。
需要指出的是,118E型机符志的款式在使用过程中曾出现变化(图1、图2),新旧符志在唯一码的字符组成、排列方式及随机号字符的转换方式等方面均没有发现不同。
综上所述,对于随机号17号位来说,后续打印的符志,其数字较前面一枚大1,也即17号位的数字是以逐一递增的方式转换。若打印过程中曾经出现开、关机或调整邮资或改换副戳等情况,其后续打印的首枚符志其17号位数字较前者大1,但偶尔为任意数字。
对于随机号18号位来说,后续打印的符志,其字母按顺序转换。若打印过程中打印条件变化时,其后打印的首枚符志,18号位的字母则转换为“A”。
对于随机号11号位的来说,后续打印的符志,其字母或数字不改变;若打印过程中条件变化时,其后续符志的字母或数字则出现转换。其转换到什么数字或字母依赖于前一枚符志的11号位和18号位的字母或数字。
对于随机号12号位来说,后续打印的符志,其字母或数字不改变;当打印数量增加到一定时出现变化,其规律是每打印10000枚,其字母或数字变化一次。其转换模式是:若是数字,则逐一递增;若是字母,则按顺序。
本文仅对浙邮YFM118E型邮资机符志的唯一码(主要是随机号)做了解析,取得初步的结果。由于掌握的符志实物数量有限,有些现象还无法解读。如在打印条件改变后打印的首枚符志,其唯一码的17号位的数字,一般是在前一枚符志数字的基础上增加1,但是也偶尔出现别的数字(图22、图23),为何如此,还不得而知。诸如此类的情况不少,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