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祖熹:巴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及其设计师

(2013-05-30 20:35:18)
标签:

巴黎

地铁车站

建筑

设计师

文化

皇太子妃站、圣米歇尔站与埃克多·吉马尔

巴黎地铁的百年辉煌,与被誉为“地铁之父”的土木工程专家芙尚斯·贝维涅(FULGENCE   BIENVENUE18521936年),以及建筑大师埃克多·吉马尔(HECTOR GUIMARD18671942年)的功绩分不开。

如果说贝维涅是巴黎地铁之父,他对巴黎地铁的规划、工程结构的确定,发挥了主导作用的话,那末,吉马尔就是20世纪初巴黎建筑艺术的领军人,当年巴黎的诸多著名建筑装饰都由这位非常年轻却享有盛誉的建筑师负责设计。这些建筑装饰壮丽而不奢华,更因其风格与城市的整体建筑风格和谐而为欧洲建筑界所推崇,并且,这种称为“新艺术”的风格,很快成了一大流派。

1本文图刊封三)是一张电子邮票的极限片,票图上有彩色的皇太子妃地铁站入口标牌与装饰,片图是皇太妃站入口的黑白照片。

朱祖熹:巴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及其设计师
图1

巴黎皇太子妃地铁站建成于1908年,电子邮票发行于2008年,恰好纪念其百年。这个地铁站入口处,放射状铸铁支架构成了似青蜓翅膀式的玻璃盖棚,由棚架上的地铁标牌构成了与十二号线上的阿佩斯Abbesses站出入口建筑装饰、标牌极相似的入口景观,以简洁、明快、通透为特点,让人赏心悦目。

埃克多·吉马尔的这项规模不大的设计,却与艾菲尔铁塔、凯旋门一样,成了巴黎的地标象征,也是巴黎人心目中永恒的艺术经典。在法国2000年发行的《世纪回眸》系列小全张邮票中,“20世纪交通”的背景图案中就曾再现了皇太妃站的出入口建筑。笔者所集藏与这一建筑装饰相关的邮品,包括邮票及其小全张、纪念邮戳、极限片等就有7种之多,其中这张从国外网站拍获的纪念皇太子妃站百年电子邮票极限片更是自己的钟爱。

地铁建设为吉马尔的新艺术装饰搭建了独特舞台,他在20世纪初至1913年间共为巴黎地铁车站设计了140多个装饰建筑,而且,他设计的基本元素为铸铁、玻璃棚,浮雕式暗绿色植物细部装饰。

2是纪念巴黎地铁百年邮票极限片。笔者先前曾介绍过,这一邮票的图案由百年巴黎地铁先后用过的4种标志组成,至今还耸立在各自地铁车站的出入口。如果仔细辨析的话,可以看出票面左下角的老标牌,正是取自位于巴黎蒙马特区的阿贝斯站,它的建筑造型也是当时吉尔马新艺术建筑的经典之一。他利用当时新颖的施工技术,将暗绿色铸铁与毛玻璃构成阿贝斯站出入口放射型遮棚,从中可见流动的曲线运用已经到了圆熟的境界。

有趣的是,图2的明信片图案取自交通展览会,阿贝斯站出入口被作为某展台画面,反映了公交车与地铁两种公共交通的换乘关系。

3极限片的内容,是巴黎地铁四号线的圣米歇尔站出入口围栏的暗绿色金属装饰物特写,吉马尔的名字GUIMARD也醒目地凸现于票面下端。虽然这仅仅是地铁出入口围栏的饰物,却是被一致公认的吉马尔新古典主义建筑造型的典范,因而被选入了法国1994年发行的“装饰艺术”系列邮票,图3极限片的片图更是票图实物的展现。

朱祖熹:巴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及其设计师
图3

尽管吉马尔本人的形象从未被展现,但是,由此我们仍可以看到他的艺术影响力之深远。

 

皇家宫殿站的“夜游者之凉亭”与欧图尼尔

巴黎2011214日发行了新一年的“装饰艺术”邮票,图4就是其极限片,票、片图案是巴黎地铁皇家宫殿站被称为“夜游者之凉亭”的新入口建筑。

朱祖熹:巴黎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及其设计师
图4

这一入口建筑用800多颗闪耀着红、黄、蓝、绿、紫等各种颜色的钢化玻璃工艺品与铝合金件构成,上部貌似一顶由玛瑙、水晶、琥珀、珍珠等贵重珠宝构筑的“王冠”,光彩耀眼,艳丽夺目,充满奢华的氛围。它的造价是46万欧元。吹气钢化玻璃制品来自意大利威尼斯,与银色铝合金制品混合在一起,为这一建筑带来了现代元素的活耀性,而且,“王冠”顶端装饰的圣母、圣父的雕像,又似乎保留着法国人传统的信仰与价值观。这一装饰建筑在月色与华灯映照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与同系列邮票一样,票面上端有装饰建筑设计师吉姆-米歇尔·欧图尼尔的姓名,下方还有这一华丽建筑的名称:“夜游者之凉亭”,也被译作“夜猫族的凉庭”,将花都夜游一族以“夜猫族”诙谐相称。

欧图尼尔是闻名世界的法国艺术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是出色的画家、雕塑家,以及电影导演,创作这一作品时才36岁,创造性地完美揉合了传统艺术和当代艺术。当时,是为庆祝公元2000年,欧图尼尔应邀为高莱特广场设计地铁皇家宫殿站的新建出入口。据说这一设计的创新点在于,它所表现的缤粉色彩、贵重珍宝般的“王冠”及其附属件,而以往这些只是王公贵族所拥有的奢侈品,如今却移挪到了大街上,成为亲近普通民众的装饰建筑,从而也将当代欧洲“奢侈品在流行”的说法灌输给了大众。此外,它由彩色钢化玻璃、铝合金等使用寿命长久的现代新材料构成的圆形、菱形“粒子”,仿佛成了元素、分子的基本构成,表现了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又宛若“王冠”,有着过去与现代结合的特点。

而且,艺术界大多不认为它的出现显得突兀,恰恰感到它是吉马尔建筑观念的现代诠释。但是,当时工程界有些人却认为,这一建筑只要能发挥出入口的功能即可,装饰性很次要,尤其是对过于花俏、浪费的玩意儿颇加诟病。不过,多数人则觉得在“花都”巴黎偶有一二个这样的出入口建筑作为点缀是件好事。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它出现在了法国邮票上,可见当初以宽容态度来接纳它的做法之可取,也印证了新老两代设计师创新精神的一脉相承。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出版的杨子葆所著《世界经典城铁建筑》

           ——刊于《上海集邮》2013年第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