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明:伊敦轮——中国现代航运业的起点
(2012-12-11 23:23:46)
标签:
航运业远洋抗日战争巡洋舰轮船文化 |
——2012—27—1“浦江创业”票图
轮船招商局筹办时, 1872年11月2日,朱其昂用1.5万英镑(折合5.0397万两白银)从大英轮船公司购买了“ADEN号”,改名为“伊敦号”(2012—27,图1),成为招商局历史上的第一艘轮船,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的第一艘轮船。
伊敦轮是一艘蒸汽动力钢质客货两用船(图2),1856年5月21日下水,由英国南安普顿Summers Day and Co.公司建造,812总吨,507净吨,长78.49米,宽9.08米,型深5.63米,航速12节,载客134人,同时可装载货物590吨,当时可谓是一艘巨轮。
全钢铆接的双甲板,采用双螺旋桨、单舵,尾部似巡洋舰。甲板以下的主舱体分为8个水密封舱,舱内分布着动力系统和资源储备。配备2只重700公斤的斯贝克锚,锚链长125米。全船有3个货舱,首部2个,尾部1个,货物分别由2台5吨的起重桅进行装卸。中部双层甲板为主要的生活区域,设置33个装置华美的头等舱位,101个普通二等舱位,生活系统完备,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1872年11月30日,伊顿轮开辟了中国第一条近海商业航线,满载货物,悬挂着双鱼旗(图3),由上海驶往福州、汕头。招商局开局后的首航亦由伊敦轮担任,1873年1月19日首航香港。同年8月初,伊敦轮开辟了中国至日本的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首航日本神户、长崎。年底,航线远至南洋的吕宋等地,打破了外国商船垄断中国远洋运输的局面。1874年8—11月间,多次运输中国军队赴台,投入抗日战争。1877年5月,因煤耗大,装载货物少等原因而停航。1878年,改作趸船,由海定、永清两轮拖带,曾装载承运北京天坛的望灯木杆26根。1879年3月,因操作不慎,沉没在天津大沽口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