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服装里的靴鞋类中只有靴和鞋两种,为夸张化了的服装之一。
厚底靴
男性角色普遍穿着的官靴。靴筒比较长,用青缎子做成。靴底厚2至4寸,并刷成白色(TP3-2,图1、TP3-4、2008-3-6)。厚度是根据演员的身材高矮或表演形式而定,其作用是为了增加演员的身高,并与所穿着的蟒、靠等服装相谐调。靴底用绵纸纳制,轻、软、舒适,利于演员表演。
薄底靴
又叫朝方。一般官吏或太监等文丑行当专用的高腰靴。靴底厚约1寸(3.3cm),靴底也刷成白色(2001-3-3,图2)。
虎头靴
靴尖饰虎头,俗称猫靴,是美化和加以装饰的改良靴。武生所穿。而靴底稍薄的为武生着改良靠时所穿。
快靴
靴底更薄,靴筒也较短。一般武戏中的武生、武净角色都穿快靴。穿快衣、快裤;抱衣、抱裤的角色,都穿快靴。使他们在武打的时候动作轻捷、灵便。(T45-5,图3)
小蛮靴
女式快靴,半高腰,彩缎面绣花,靴尖镶彩色丝穗。为武旦、刀马旦演员穿用。
夫子履
是文人、平民、老年人穿的。
大多为黑色,缎子鞋面,鞋前绣“福”字和云纹,矮帮,鞋底厚度1寸。亦称福字履。
登云履
男性道家、仙官穿用。矮帮,底厚2至2.5寸。(2009-29-1,图4)
彩鞋
旦角穿用。后跟梢高,彩色缎面绣花,鞋尖镶异色丝穗。(2001-26-1、T141-1,图5、新加坡
1968,图6)
旗鞋
亦称花盆鞋。其上与彩鞋相同,鞋底倒置一花盆形底,高约2寸。源于满族宫庭之旗鞋。是穿旗装、梳旗头的国太、后妃、公主穿用。
此外还有和尚穿用的僧鞋;下层劳动人民穿用的方口皂;一般兵士、差役穿的粗制的洒鞋;黑白道打鞋(2001-3-2,图7、2001-3-5、2001-3-6);小孩鞋、鱼鳞洒等。
——刊于《上海集邮》2010年第7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