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志愿前先做职业规划
□本报记者
方素菊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虽然儿子的成绩很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不成问题,但张女士最近仍在为儿子报考志愿的事情而苦恼:儿子自己希望报考感兴趣的地质专业,但是张女士却希望儿子学经济,而丈夫则希望儿子报考名牌大学,至于什么专业都无所谓。
小徐是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学的是会计专业,因为当年高考报志愿时,小徐的父母觉得会计的需求量大,毕业后肯定好找工作。但是小徐从去年11月份开始,跑遍了各种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却还是没有找到一个自己理想的工作。“不知道为什么,感觉今年的毕业生中学会计的特别多,而招会计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多,即使招会计,也都是要成手,像我们这样刚毕业的学生,根本没机会。”说到找工作,小徐就有点泄气。
“目前,学生在高考报志愿时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盲目性很大。”石家庄铁道大学高级职业指导师罗建林说,高考前,由于忙于应付考试,很多孩子并没有想过自己的职业理想,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导致高考完后报考志愿时十分迷茫。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依据的标准往往单一化,将所谓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区分得非常明确,一窝蜂地报考热门专业。“就业形势好,毕业后有前途”成了学生和家长们选择专业的很重要依据,从而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兴趣。
这种盲目报专业导致的结果就是,一方面,由于现在市场变化太快,大学四年读下来,当初选择的热门专业很可能已经成为现在的冷门专业,甚至变成就业最困难的专业。另一方面,一些学生走进大学接触到所学的专业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个专业并不感兴趣,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提不起兴趣,从而很难将专业课学习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人才浪费。还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而想办法转专业,但在目前的制度下,转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中还存在种种限制,能真正转成功的只占少数。
“目前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都是从大学才开始的,但其实国外从高中甚至小学就已经开始给学生灌输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罗建林建议家长和学生报志愿前,先带孩子到专业机构进行职业倾向测试,再综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来确定孩子的专业方向。“职业倾向测试通过综合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等因素,分析测试出他适合从事的职业,家长和考生可以参考结果来填报志愿,从而避免盲目性。”罗建林说,通过这个测试,家长就能清晰地知道孩子具有哪方面的潜能、对哪方面感兴趣,从而往这个方向发展,将会是孩子最好的就业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