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将考前生活纳入常态

(2011-04-14 08:01:47)
标签:

教育

分类: 河北日报·教育视界

缓解高考前焦虑——
将考前生活纳入常态

□张小磊

 

    四、五月份是中高考毕业生的心理危机高发期,考生容易出现焦急、怨恨、绝望等心理情绪。学校和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
高考过敏症爆发
    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心理老师孙传华指出,面对中高考的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近期更是一个心理问题更加明显的敏感期,一些同学的心理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后果不堪设想。
    孙传华说,其实高考本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事件,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因素,人们给它赋予了太过复杂的含义,使其异化为整个社会的精神负担,更让它的那些直接当事人们不堪重压,选择了各种病态的生活方式。
    进入敏感期的考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多为焦急、恐惧、怨恨、极端、绝望等心理变化。一些同学会出现高考过敏症,别人不能在他面前提“高考”二字,轻则影响考前复习,重则与家长吵闹,甚至走上极端。
适度焦虑很正常
    适度的心理压力对毕业生来说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如何,中考以及高考都对人生有着一定影响。十几岁的初三或高三学生,面对如此竞争性强的考试,在被选择面前,不紧张或不焦虑,那是不可能的事。专家研究表明,考生在考前出现焦虑状态是正常的,没有焦虑反而不正常,适度的焦虑有助于考生反思当下的学习状态,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考前生活纳入常态
    造成中高考前孩子心理状况剧烈波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孙传华指出,学生本身心理素质不过关是其中一个因素,而部分家长单纯注重孩子考前复习,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也是导致孩子考前心理变化的重要原因。
    作为家长,要打破固有的高考观念,重新认识高考的本质,修正学习目标,甚至重建生活信念。高考是重要的,但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更不是唯一重要的。同时,将考前生活纳入常态,让考生生活在一个常态环境中,该说什么说什么,该做什么做什么,让高考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比较紧张但仍然美好的那部分。
    针对中高考前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父母要及时对孩子进行“个体治疗”,多鼓励孩子说些积极的内部和外部语言,如“自己能行”等,规避危害最大的消极语言,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必要时可带孩子寻求专业心理治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