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视界]弑母利刃折射教育空白

(2011-04-14 08:02:27)
标签:

教育

分类: 河北日报·教育视界

弑母利刃折射教育空白

□何韦杭

 

    近日,在上海浦东机场,留日学生汪某因学费问题与来接机的母亲发生争执,并对母亲连刺九刀,致其母胃、肝尽破。事后,汪某对于自己的残忍行为这样解释:当时脑子一片空白。
    行凶者的脑子里是不是一片空白,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接下来的调查处理也将给出答案。但这儿子雪白的利刃、母亲殷红的鲜血,爱与恨的交织,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却在提醒我们,在教育问题上,存在另一种“致命”的空白。
    汪某的家庭并不殷实,每年30万元至40万元的留学开销,全靠其母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耗尽了家中积蓄,甚至不得不向亲友举债。汪某在日留学5年,从未打工,并认为自家生活条件“蛮好的”。
    一方面是含辛茹苦,倍加呵护;另一方面则是不知死活,心安理得。母亲的舐犊情深固然让人动容,但这说到底是一种畸形的爱,它逐渐让母亲和儿子都习惯了物质的给予和接受,而忽略了母子感情和教育成长中更为重要的方面。汪母倾其所有,为爱子在异国营造了一个可以遮风避雨、隔绝生计烦恼的“温室”,但这个温室的基础并不牢靠。更为重要的是,“温室”里的“宝宝”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困扰,最终使之出现了巨大裂痕并崩塌。
    一方面是爱的焦点,另一方面也有爱的盲点。汪某在日留学期间,从第三年就变得很压抑,产生过动摇和迷惘,并出现了“总感觉有人在跟他讲话,耳朵里好像装了一种装置”这样的心理幻觉,这些迹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母子之间也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溺爱“温室”笼罩下的汪某,缺乏认识自己和社会所需的风雨冷暖、人情世故、生活挫折等成长元素。
    虽是个案,但也如一面镜子,映照并且考问着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除了知识的灌输,鼓励对成功的追求,我们是否对孩子得以自立和发展的心灵世界缺乏足够重视?
    此时此刻,对于躺在病床上伤心欲绝的汪母,人们深表同情,也不无忧思。近年类似案件不时见诸媒体,其情节常相似,大多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或把关爱化为溺爱,或用棍棒体现教育,结果酿成悲剧。高尔基说过:“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物质的给予不能取代心灵的呵护,成功的光环源自人格精神的光芒,这大概是汪某刺母利刃寒光带来的理性之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