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尽管一直为人们所谈论,考研“市场”也多少有点波动,但是,这似乎并没有对那些渴望读研的人带来多大的影响。每年这个时候,考研仍然成为很多年轻人的一种梦想,而且为了这一梦想,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拖入到备考的大军中去。对每一个考研的人来说,或许没有哪个人会想到自己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会失败,不过,当他们的这一愿望真的成为现实的时候,其实他们并没有感到有一种紧张过后的那种难得的轻松。相反,读研到成了他们心中一种需要有很大的承受力才能支撑起的沉重。
对很多人来说,选择考研本身就让他们选择了沉重。这并不是说人们不愿意选择轻松,而是因为,当他们通过自己多年的小学、中学的付出之后,原本希望通过考入大学走向一种人生的“终点”的时候,他们却发现了大学之梦并不是一种轻松,带给他们很多人的仍让是一种超重的精神负重,他们不能从考入大学中感受到有多少理由可以让他们就此轻松下来。所以,很多人在考入大学的那一刻起,就又不得不为了“生存”这一关乎自己前途的“民生”问题而投入到了考研的紧张生活中,大学生活实际上成了很多人的备研生活,这哪里是在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人生的一种赌注。当然,也许会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自考入大学起,就一直沉浸在考入大学的“暂时的”轻松中,因此,他们的大学生活在很长的时间里选择足够的放松,或许他们太放松了,以至于这样的放松成了一种近乎放纵,放纵了的轻松,其实就是一种沉重代价的付出。当他们还沉浸在轻松的心情中难以平静的时候,大学时光的流逝已经让他们在不得不面对即将而来的择业引发的尴尬,在尴尬中让有些人燃起了考研的“冲动”,所以,选择考研本身就是选择的一种沉重。
不过,当考研成功走进读研生活的时候,很多学生或发现,读研也远没有想象的轻松。这并不是说读研生活学习任务有多么繁重,而是说,很多人的读研生活就让他们在不断地在心中追问自己,选择读研是不是值得的问题。因为他们一旦走进读研生活,马上会发现,读研并没有让自己会看到一种很养眼的前途,相反,读研还不得不承担着高学历比低学历大的多的失业风险。所以,他们又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觉醒而把读研生活重新纳入到一种“考博”和“考公”(公务员)的沉重(关于这一点,我已经在其他有关的教育杂谈博文中反复谈到,这里不再累述)。对那些不想忍受考试煎熬生活的来说,读研也同样是一件很不快的事情。一方面,他们发现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不仅设置陈旧,而且也是些远离生活的陈词滥调,更重要的是那种不厌其烦的说教,让研究生教育模式走向一种本科化的外观,一种远达不到“本科水平”的“水平”,这当然也是造成研究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研究生学习的填鸭式教学代替了“研究”,研究生除了每天应付那些激不起自己兴趣的课程之外,甚至连消化课堂内容的时间都没有,哪来的研究。学生在万般无奈之下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便是:我行我素。这样的一种策略虽然很实用,但却常常会让其陷入一种可能或遭遇责备甚至对老师,尤其是对导师的愧疚之中,他们在做与不做之间选择的是“无奈”。由此我想到,现在很多大学老师和导师老是责怪学生,其实仔细想来,学生并没有多少过错,他们作为这个社会中的弱者,面对生存这样一个突出的问题,他们除了这样别无它法。我们非但帮不了他们多少(尽管有时态度表现得很真诚),还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呢?其实,我认为,真正应该清醒的是我们自己,真正应该反思的还是我们自己。再一方面,或许这是更重要的,很多读研的同学真正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才发现自己对所学的专业并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会有兴趣去学好它了。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在选择报名的时候就注定了的,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或者别人同样也有兴趣,这样的残酷竞争会让那些追求效用的考生选择不喜欢的专业来报考,这样做的理由就是,考取的把握更大些。他们总是抱着管它是什么专业先考上再说的愿望来追求一种人生中的完美。当他们走进读研生活以后,现实的一切不仅无法激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兴致,反而会选择逃避。但是,这样一来,同样会遇到,自己所学的专业无论是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是应付学位课考核来说,还没有什么问题,一旦进入论文写作,论文选题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刚性要求,会让他们感到了莫大的压力,一下子让他们感到了压力和不轻松。当然,或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并不算什么,现在研究生论文普遍存在着水平不高的问题,而且还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吗,只要抄的功夫好,过关是不用担心的。事实上,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少。但是,即便如此,谁能保证这样的事情会成为一种轻松呢?因为你在从事的是一种你没有什么兴趣的事情,恐怕没有比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让人感到悲哀的事情了吧!
读研虽然是通过学生的沉重来表现出来的,但它折射出来的却是我们教育的沉重,我们的教育除了提供一种走向沉重的东西之外,还能有多少值得我们欣慰的东西留下呢?所以,这一话题的提出本身也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