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理性之魂 |
众所周知,在学术研究中,人们是无法回避学科问题的。人总是要立足于一定的学科来思考问题,也总是将自己的研究归结为某一学科,学科界分成为人们进行学术研究过程的首要问题。但是,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学科分割过细既不利于问题研究也不利于学科建设。于是,人们又似乎习惯于谈论学科之间的整合,淡化学科界限诸如此类的问题,主张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科之间的界限就可以被忽视。实际上,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从表面上看似乎是超越学科界分,但这种超越总是不能游离于学科之外。人们总是从学科出发去界定这种学科上的超越,不仅如此,即便是人们能够超越学科的实体形式,恐怕也很难超越其学科精神,学科精神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影响着人们对问题的解读。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学科精神就是其独有的提问方式。在表面上无论看上去多么超学科的学术,其哲学的独特提问方式仍规定着该研究是否属于哲学研究。由此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并没有抹煞学科的界分,更不会取消学科精神。反过来,强调学科,也并不是不要问题,关键的是对问题所思的方式,而这种提问方式的不同也就会将对该问题的思考归之于某种学科。这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问题而淡化学科,也不能因为强调学科重新设置学科之间的壁垒。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学科自觉,就应该既克服学科上的“读谁信谁”的简单做法,也要克服一门学科吃天下的极端,而要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要有一种学科精神(意识),站在学科平等的基点上审视各门学科和学说。在这个问题上,任何宗派主义的做法,都会使自己失去比较的标尺和竞争活力,这反过来会降低自己的学科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