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大道经纬》(完稿)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所谓真诚意念,就是不要欺骗自己。如同憎恶臭味、钟爱美色那样自然流露,这就叫“爱我所爱”。所以君子必定会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境。小人闲着的时候总不干好事,什么都做得出来,见到道德君子便心生厌恶,总是掩饰自己的恶迹,夸大自己的优点。可在别人看来,就像能看穿他的肝肺一样了然于胸,掩饰于他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叫“心有所想,行有所像”。所以君子必定会谨慎对待独处的情境。
要我说,从这一段可以看出朱熹少赚了不少稿费。为什么呢?我们倒着推一下“八目”就知道了。《大学》现在的阐述方法是: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所谓诚其意者……
请留意,《大学》直接从“诚意”开始,用词是“所谓诚其意者”,即解释“什么叫诚意呢”?不像后文:平天下“在治其国者”、治国“必齐其家者”……没用“必、先、在”等的语式。说明什么?说明“诚意”本来就是阐述“八目”的首段!《大学》根本就没有漏简的问题,而是早就想好要从“诚意”开始讲的。接着呢?跳过“正心在诚其意者”,直接就讲“修身在正其心者”了。注意这些细节,就能更好地理解《大学》只想强调从心到行的“诚意”、从己到人的“修身”两个根本!所以《大学》故意抛弃其他枝节,开门见山地谈:“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反过来说,要是真按朱熹那个死读书的方法就有意思了,因为《大学》不仅少了“格物致知”章,还少了很多章,见下文括号中的内容: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所谓正心在诚其意者……)
所谓诚其意者……(语式改为:所谓诚意必致其知者……)
(所谓致知在格其物者……朱熹“补《大学》格物致知传”)
(所谓格物者……)
小学数学及格的读者们,赶紧帮朱熹老先生算算吧,除了他已经写过的“补《大学》格物致知传”的“所谓致知在格物者”,他还少拿了“所谓正心在诚其意者”、将“所谓诚其意者”改为“所谓诚意必致其知者”和“所谓格物者”三篇“补丁”钱呢!《大学》果真那么残破不堪吗?我新燕顿旺可没看出来。相反,《大学》在我眼里根本就是一篇完美无缺、天衣无缝的论述修行次第的好文章!真正的重点难点全部都指出来了,而对那些扣字眼的枝蔓和水到渠成的步骤一律剪除,干净利索!
小时候大家可能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这要被朱熹小朋友听见,肯定就哭起来了:“妈妈,妈妈,他们唱错了,一到二十都没数,怎么就马兰开花二十一啦?二二、二三、二四又没数,怎么就二五六,二五七啦?”哈哈,照朱熹的数法,那是在打手心布置作业,不是唱歌跳皮筋。所以,朱熹的《大学》版本,是枯燥乏味而且漏洞百出的数学公式,不是活泼灵秀、智慧隽永的大家文章。朱熹之误,其深也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