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现论语》的“怪圈定律”

(2007-01-27 19:33:53)
分类: 《隐藏的论语》(已出版)

《发现论语》的“怪圈定律”

杨润根的《发现论语》,光看书名,我本以为能从中得到惊喜,结果却是失望。读完之后,我丝毫不明白杨润根究竟发现了什么。

首先,从文章的叙述方式来说,阅读《发现论语》绝对是一件痛苦的事。我猜想杨是不是一个旅英的华人?或者是个极度痴迷于莎士比亚式修辞的古代英国人。《发现论语》通篇充斥着对修辞的狂热。聊举几例: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杨译:在那些仅仅热衷于美丽动听的美好言辞和令人倾倒的华丽外表的人之中,具有美德的人必然是为数稀少的。

由短短七个字,变成一大段长文,其修辞堆砌,言语繁复而又没有中心。而且,仅此一节,就已暴露出杨君的三处错误:“巧言”与“令色”,指“虚假”,说明一个人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虚假逢迎,并不是说这个喜欢听演讲,喜欢穿漂亮衣服,否则孔子就应该是个品德败坏的人,因为孔子立私学——热衷于演讲,重礼——穿着得体。除此二处外,“仁”是孔子所提出的重要的修身标准,仁之不同于“礼、义、智、信”之处,仅用“美德”二字岂能涵盖之!那么,在那浮华的修辞之下,《发现论语》通篇都是这样错讹百出、空洞无物的吗?我仔细查阅后发现,也偶尔有些章节,其解释的大方向还是对的,但就是那个绕啊,长篇累牍地绕。

如《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杨译:如果那些在一个国家共同体里生活的所有人们,能够在作出任何一种行为选择之前,对其可能导致的最终结果及其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作一番认真细致和深入彻底的思考研究,那么在这个国家的共同体里生活的全体人民,都必定会彻底抛弃那种非道德的行为选择,并坚定自己的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质不受诱惑地回复到自然纯朴和完美无缺的道德状态。

如果这是篇小学作文的话,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会给“重复罗嗦”的批语,可如今它居然能摆在书店里卖钱!我惊讶于“国家的共同体”是何意?“认真细致”和“深入彻底”有何区别?“思考”与“研究”非同时出现不可吗?“民德归厚”的厚,就是“完美无缺的道德状态”啦?总之问题很多,可就整体方向来说,杨译是没错的,只是写作水平殛待提高而已,对孔子言句的理解也需进一步精研。另外值得肯定的是:曾子短短九个字,换成了杨润根同学洋洋洒洒151个字,是原文的17倍,足见其对曾子的敬重,也说明他认识的汉字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其次,《发现论语》不时就对孔子思想竭尽扭曲之能事,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丝毫不对文句、文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

如《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杨译:人们不应该担心别人会埋没自己的知识,而应该担心自己实际上是什么知识也没有的人。

这是多么奇怪的逻辑,简直匪夷所思。“人之不己知”的“知”是“知识”吗?后一句更离谱,“不知人”变成“自己实际上是什么知识也没有的人”,如何七弯八绕,才能得出如此解释?其实,只要学过几年文言文的中学生都明白,“不患人之不己知”是倒装句,“不患人不知己”的意思,也就是“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知”是动词,了解,不是名词啊。后一句“患不知人也”,“知”同样作动词,是“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意思。孔子是在表达“识人”的重要性。

我想,用“自作聪明”和“故作高深”来评价《发现论语》,是不过分的。书中类似的错误随处可见,甚至到使人不忍卒读的地步。如《论语·为政》将“三十而立”解为:“三十岁时我便已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宇宙意义并因此确立了自己在整个宇宙中的绝对主体地位。”杨对“宇宙”一词极具痴癖,似乎什么话一加宇宙就足够大和足够高尚似的,却不知道反令其大而无当、华而不实的本来面目昭彰。这样一来,孔子的原话反而更容易理解,倒是杨润根的白话连神仙都难测了!如果说一些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废话,就意味着深刻的话,那么精神病院里传出的呢喃声,就绝对是世间一等一的高明哲学了,杨润根的研究重心是不是更应该转向哪儿呢?

最后,《发现论语》多有前后矛盾之处。而杨竟视而不见,毫无“发现”。

如《论语·为政》中解释“为政以德”之德:道德、美德。“道之以德”的德:“得自于道的本质,天生的道德之心,天生的良知良心。”而在《论语·里仁》“君子怀德”时又解释为“君子心中珍藏着的是宇宙道德的绝对令律”。你看,宇宙又出来了。我真不知道君子心中珍藏的德是不是天生的,而“宇宙道德”的绝对令律又是哪里来的?

前文“巧言令色,鲜矣仁”中,杨认为“仁”是“美德”。而在《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中,杨润根每在紧要关头,便拿出来掩饰自己糊涂的“怪圈”法宝再次祭上,他这样“深刻”地解释道:颜渊问到我们应该怎样行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恢复宇宙曾经赋予人类的仁爱之心的问题,孔子说:“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自觉地肩负起自己在一个失去了真理、正义与道德的世界上重新恢复真理、正义与道德的神圣使命,那么我们就能够在人类社会中恢复宇宙曾经赋予我们人类每一个人的仁爱之心。”

看你晕不晕!“宇宙”都快被他用到大爆炸了,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究竟是什么含义,仍然是个谜!杨润根估计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现实虚无主义者,他的伎俩在于让明白的人发晕,从而使你无法发现他的不明白,此“怪圈定律”,便是他《发现论语》中最伟大的发现。

综上,《发现论语》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绕口令高级培训教材,是一本治疗失眠的百试百灵的良药。然而,如果你期望从中发现并得到一些孔子想说和已经说过的话,那你将发现你的期待绝对且彻底地是这个不再有真理、正义与道德的宇宙中难以客观存在的宇宙大笑话,而你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发现存在于宇宙中的任何主体,在读完《发现论语》之后,将由一个会说中国话的清醒的美德之士,变成不能再如此流利地运用和叙述中国话的宇宙糊涂蛋。

 

《发现论语》的“怪圈定律”

    《隐藏的论语》现正在“新浪读书”火热连载,《论语》隐藏了两千多年的三大谜团,将一一为你揭晓!
 
 
    请抢鲜阅读,热辣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