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评论集 |
《韩非子》一书,洋洋洒洒十余万言,其中有不少小故事,读起来既有趣,又引人深思。很象现在出版界流行的“小故事大智慧”的系列图书。我选择了几个比较好玩的,和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奇怪的轮回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阳虎离开齐国逃到赵国,赵简子问他说:“听说你善于栽培人才?”阳虎说:“我在鲁国栽培了三个人,都当上了县令。可等我犯事出逃时,他们都来缉捕我。我在齐国举荐了三个人,一个成为齐王的近臣,一个成了县令,一个成为边防的防卫官。可等我犯了罪,齐王的近臣不见我,县令来抓捕我,而边防的防卫官居然一直追我到边境,赶不上了才作罢。”赵简子笑道:“种橘子、柚子,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枳树、棘树,树长大后反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故君子慎所树”不好简单地用白话翻成“君子要谨慎地对待所种下的树”,树者,立也。立功、立德、立言、立人都是“树”。文言文的魅力有时候是白话文万难企及的。
由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的是韩非子和李斯。韩非子主张用法、术、势来治国,摈弃圣贤的“仁义、道德”。他说:“国者,君之车也;势者,君之马也。夫不处势以禁诛擅爱之臣,而必德厚以与天下齐行以争民,是皆不乘君之车,不因马之利,释车而下走者也。”意思是放着帝王的权力和威势不用,而偏以身作则,凭借个人的品德修养和仁义施政,去影响、教育、感化百姓,以赢得臣民爱戴的领导者,就象是放着车子不坐,而非要撒开腿和野兽比速度一样,是愚蠢的。
秦王赢政看过《韩非子》一书后,赞叹有加,发兵攻打韩国而强使入秦,欲与共治天下。韩非子的同学李斯于是担心失势,便说他“终为韩,不为秦”,又劝秦王“以过法诛之”,韩非被系于狱,不久自杀。他一生主张法、术、势,而终于死于法、术、势,也算是以身殉道吧。
李斯终生辅佐秦王得了天下,把法、术、势的学问发挥到了极致。可是,赢政一死,宦官赵高先与他联手解决了扶苏和蒙恬势力,之后网罗罪名置他于死地。李斯又何尝不是法家的殉道者呢。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所以阳货所立之人,也尽得其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真传,在他虎落平阳之时,率先落井下石。韩非所立之言,崇尚权谋机诈,所以李斯运其术杀之。李斯所立之德,无非是弱肉强食之类,机关算尽去维护自己的权力与地位,最终被“具五刑”(先是墨[黥qíng]刑——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刖yuè——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hǎi——剁成肉酱。这在当时是最为残忍的一种处死方式)。耕战法典的提倡者,竟全家死于这最残酷的刑罚。电影《夜宴》有一段厉帝用残酷的棍型活活打死裴洪的戏。厉帝装着很不忍心看的样子说:“据说这套棍刑正是裴洪为先帝所创。”听后令人不寒而栗,什么叫自掘坟墓,什么叫害人终害己!
由韩非和李斯主导的强秦政治,其实也表现了一个国家所“立”形象的下场——暴杀之气=短命王朝。以森林法则培训国民的秦朝,人们皆为利益而不择手段,最终,没有人会为秦朝的灭亡唱响一曲悲歌。秦亡,死不足惜,因它正是残暴的始作俑者。卡耐基说:“当你我明天很想批评别人的时候,我们要明白,批评就象家鸽,它们总会回来的。”我们内心充满了仇恨与恶毒,进而影响其他人也抱以仇恨与恶毒,那终有一天,我们会相互残害。相反,心中种下真、美、善,好好浇灌、养护它,“食之则甘,嗅之则香”;对人传播真、美、善,那美好的心的力量,也终将回馈到自己身上。
第一个小故事,就与韩非自己的身家性命攸关,可见“故君子慎所树”一句感悟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