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眼 |
今天去看了刘德华主演的《墨攻》,电影拍得不错,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墨家思想有关。如果大家能多了解一些墨家思想主要内容的话,对我们更好地欣赏电影是大有裨益的,尤其是对《墨攻》主题思想的把握,和电影中诸多细节的了解都能更进一步。后学不才,今天的博客就和大家聊聊墨家思想吧。
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诸子时代,这是我国古代思想流派异彩纷呈的黄金时期,是中国文化的极大繁荣期,为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了宏深的基础。这其中,墨家思想影响巨大,可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韩非子·显学》篇说:“世之显学,儒墨也。”墨家思想的核心主张,可以用《墨子·鲁问》篇的一番话来概括: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辟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
意思是说,到一个国家,一定要切合时弊予以谏言。如果国家昏暗动乱,就要以“尚贤、尚同”的理念去帮助他们。尚贤当然是任人唯贤了。尚同就是围绕在以胡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所谓“上下一心,其利断金”是也。
国家贫困就要懂得“节用、节葬”。节用指“节约型社会”,节葬是改风易俗,红白喜事不必大操大办。
国家沉湎于声色犬马,就劝以“非乐、非命”。“非乐”指拒绝公款包星,消除演艺圈虚假繁荣的泡沫。“非命”则是要消除封建迷信,坚决反对宿命论。这里我得多说两句了,“尚贤、节用、兼爱”的思想,墨子与儒家学说是一致的。《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节用而爱人就包含了节用、兼爱的涵义。一条语录就有《墨子》半部书的内容,从中也可见《论语》的博大精深。然而,在“节葬、非乐、非命”等思想中,墨子开始大肆攻击儒家思想的“守孝、礼乐、天命论”,用词相当偏激。从中我们应注意两点。第一点,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就开始偏离了孔子“礼不必繁琐”的核心,而一味钻到研究各种礼节的仪式和细节上了。这不是孔子的错,而是学生们学走了样子。第二点,墨子所攻击的三年孝制、礼乐制度和天命论,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针对当时“腐儒”们的行径。比如说天命,孔子所言的天命其实和墨子的“天志”大体是一个意思,而不是宣扬命由天定的封建迷信。
好,我们继续说墨子的主要思想。当一个国家道德沦丧,不知廉耻的时候,比如出了很多“ 李淫河博士”,社会犯罪率突飞猛进时,就要向国人提倡“尊天、事鬼”。墨子是认为有鬼神的,《墨子》一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论证和说明这个观点。简单地说,尊天、事鬼其实就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因果教育,让国人学习天地之德,多行善事、多积阴德,方可趋吉避凶。
当一个国家面临侵略或打算侵略他国时,则要告诉他们“兼爱、非攻”的道理。兼爱就是要效仿天地对众生万物的平等的爱,不要分彼此亲疏,不分等级、大小、强弱。也就是博爱啦。所以我就说自由、平等、博爱的精髓都在中国,在我们两千多年前的古人那里呢。中国传统文化之先进、彻底、圆融,由此可见一斑。“非攻”是反对侵略。墨子把战争分为两种,一种是符合道义的“诛”无道,一种是侵略性的“攻”无罪。墨子反对的是第二种,所以墨家积极地帮助弱小国家防守自卫,而发展出一整套军事上以弱敌强的“积极防守”的守城术,因为与后来《孙子兵法》主张的“积极进攻”思想相得益彰,所以后人将《墨子》的军事思想称为“墨守”。成语“墨守成规”最初的意思就是说墨子善于守城,后来才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当然,这是题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