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眼 |
今天“银幕巨阵”央视三维媒体搞活动,请广告公司和一些电影贴片的客户看《夜宴》。这种好事我当然去啦。
《夜宴》看完,没什么特别兴奋的,也没什么特别想骂的,不象《英雄》,看完我觉得“哇——”,漂亮。《无极》看完,“哇——”,扯淡。《夜宴》看完,没“哇”。它应该算是一盘菜吧。
《疯狂的石头》把粉丝做出了鱼翅味,《夜宴》把鱼翅做出了粉丝味。我绝对没有贬低《夜宴》的意思。我的意思是:鱼翅和粉丝本来味道也差不多。一般的工薪阶层,去饭店叫上一碗粉丝汤,就当尝了鱼翅。快哉!《夜宴》呢,拿着鱼翅的料,却整出了酸辣粉丝的味道,也蛮令人佩服的,吃起来也过瘾,仿佛是在五星酒店吃了顿酸辣粉丝。吃完你一抹嘴,绝对还夸一句:那厨子一准是大排挡请来的,贼正宗的酸辣粉丝!
电影一改冯式幽默,显得厚重,象把观众带进了重金属装修的迪厅,随便一个响动都能震得你耳朵疼似的。从布景到服装,随便瞄瞄你就知道那是花了大把银子的。可也正因为这大把的银子坏事,冯小刚舍不得剪掉一些没必要的卖弄镜头——不是卖弄冯小刚的才华,而是卖弄投资人的钱,这个布景那个布景,这个道具那个道具,这件衣裳那件衣裳,这个场面那个场面,远镜头近镜头都交代一下,就太多了,反而让电影显得拖沓,厚重的拖沓。你就想吧,象受了伤的战士,或者外出打工背了太多家当的民工,一个字:沉。两个字:显摆。如同土财喜欢露出满口金牙,如同湖南卫视的女主持人老竖她那根带了大钻石的手指。
有故事,虽然让显摆的镜头搅散了。有情感,虽然主线不明朗主题不突出。但总算是不让人起鸡皮疙瘩了。这是很大的进步,是商业大片迈出的令人欢欣鼓舞的一大步,是颇令全国观众深感欣慰的。
其实,我还想再说一点真感受的。要不是这场电影是媒体请客,我真想说:我有点烦了!烦了从《卧虎藏龙》之后,中国导演的“大片”就成了清一色的古装武侠,烦了大片里必定登场的章子怡。她是年轻漂亮,可搁谁老吃肥肉,都腻。这不,接着还得吃,继续是古装、武侠、帝王的《黄金甲》。还好,终于没有章子怡了,可来的是章子怡的母版——巩俐。你说让我们看好还是不看好?咱能不能想点别的辙,亿元大片也弄弄警匪片、枪战动作片、恐怖片。香港的《无间道》就不错嘛,老汤姆斯的《谍中谍》和彼得·杰克逊捣腾的《魔戒》、《金刚》,都是大片啊,也没见别人家餐餐都吃肥肉。
葛优的转型很成功。出场不会让人笑场,整部戏也没见他噘着嘴露他的两颗没“立正”好的大门牙。值得赞扬,影帝的戏真好!这么个狠角色,最后让他掉进情网,学着婆妈起来,中间的情绪是不是得铺垫铺垫啊?观众可都看出来,缺乏过场戏啊,笑场啊。
就不再多说什么了,好歹是碗鱼翅,还是别人请的客,该知足了。片子不错,当粉丝吃是很有味道的,绝对正宗的大排挡风格,不信你去试试。我上边说的,是说好东西吃多了也吐的感觉。还好,成龙懂得观众心理,这次把BB弄出来,应该会比较轻松、幽默,回头去喝他那碗汤,调剂一下就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