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告江湖 |
最近“天路”是热门词。“天路”即青藏铁路,取名可能是因为西藏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吧?“天路”的建设难度是世界级的,五年辛苦不寻常,此举是中国真正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号角。但是,有一点我很不明白:“天路”为什么要对商业广告说不呢?
商业广告是环境污染吗?不是。用好了还能美化车厢、车身、车站。商业广告是精神污染吗?也不是啊。用好了还能改变人的观念,净化人的心灵。
那么,我作为广告人,就觉得被宣布天路不做商业广告的人歧视了。一谈商业广告,是不是马上就有人想到了“铜臭”,就显得不“圣洁”了?那么,建设青藏铁路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要发展西部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啊。这和商业广告的目的却是一致的。
商业广告可以帮助实现经济繁荣。如果规定“天路”只允许西藏的企业做广告的话,对西藏企业、当地品牌也是一种大力支持啊。“天路”有很好的商业资源,只要合理利用,规范管理,又怎么会影响“天路”的精神内涵呢?
我想,国家把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挑战极限”的“天路精神”予以宣扬,目的是要激发全国人民发展经济、努力工作、勇于创新的激情,并没有让你把铁路也变成“温室”里的艺术品,只能看、不能用吧?榜样,不仅要是精神上的,更要是具有实质内容的。我们有些省市就曾经搞过无数个“样板工程”、“政绩工程”,表面布置得完美无暇,用于宣传,好象一时天下无双,空前绝后。可等风头一过,其败絮本质就露出来了,非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成为虚耗财政的元凶。难道,这样的思维还要加在“天路”的身上吗?有人是为了营造天路的“圣洁”效果而不惜损害促进经济发展的真实利益吗?
我看,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讨论。“天路精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怎么去宣传、怎么体现?是要体现在口号和表面形象的做派上,还是体现在它的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
现在,国家一直在提倡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执政新思维,其实就可以通过“天路精神”来具体说明和展现。我们建设青藏铁路,不是要做一个“圣洁、高贵”,好象不食人间烟火的“形象工程”,而是要实实在在为发展西部经济作出贡献,使西藏实现经济腾飞,大大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天路”建设中的挑战极限的精神,其实就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是玩虚的,所以在碰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工程建设者们才能不惧万难地去克服困难。如果心中没有坚强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只是存一个“作秀”之心,能使这样世界级难度的建设工程日进一日,能在工程质量上实现无数个技术难题的巨大突破吗?
可见,“天路”挑战极限精神的本质,就是真心真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新一代工人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价值的极致体现。
既然“天路”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服务西部、服务西藏,那么,天路为什么就不能做商业广告呢?商业广告正是要服务西部、服务西藏啊。把“天路”的广告资源用于发展西藏经济、支持西藏企业,不就是执政为民的新思维吗?
所以,作为一个广告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我更乐于见到相关部门宣布:天路将允许发布商业广告,以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不但火车上可以做,沿途车站也可以做,甚至可以包车身,可以在车厢里放电视节目并插播广告。这样,旅客、企业、铁路公司、国家,都能从中获得好处,是多么大的好事啊!
现在天路业已成为全国的热门话题,是万众瞩目、世界关注的焦点。那些期望乘坐火车去西藏旅游、观光、投资的人“一票难求”。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还可以把广告资源拿出来拍卖,把重要的、广告效果好的位置、广告方式,让给那些大品牌,给那些有实力的企业。广告拍卖所得的钱,能为当地创造多少福利啊!那些获得广告位置的企业,不仅能得到广告效应,还能得到拍卖中标的新闻效应;国家也可以利用这次广告拍卖会的机会,做一件大大有利于人民的实事,而此举将会加深人们脑海中的政府执政为民的新形象,使民心欢腾。此三赢之举,何乐而不为呢?
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年年搞广告竞标,广告投放额度年年创新高,既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利于中央电视台自身的发展,而且丝毫都没有损害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啊。可见圣洁不圣洁、高贵不高贵、可信不可信、伟大不伟大,跟商业广告投放不投放没有关系,只取决于它自身的实际内容,取决于它能否为百姓作出贡献。中央电视台受惠于商业广告、无数内地企业受惠于商业广告,为什么“天路”就不能受惠于商业广告?为什么到了西藏广告就如此受人白眼、遭人歧视呢?到底是什么在作怪?是西藏人、西藏企业不能接受商业广告吗?还是某些思想僵化的官员故意整出来的别扭?
国家天天在谈创新思维,谈科学发展观,可究竟有多少人理解了,恐怕是个问题。就我个人浅显的看法:创新思维、科学发展观,是以“为百姓谋福祉”为依归的。所以,在“天路”能不能投放商业广告的问题上,我们的老脑子是不是该改一改了?毕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