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雄风不再,大陆却激发出温饱后思淫欲的激情,开始一板一眼地娱乐起来了。《英雄》的启蒙,《十面埋伏》的暗爽,《天下无贼》及《功夫》的搞笑闹腾之后,2005年让我们看到一点国产电影的春绿,这绿色是不成片的,却是多姿彩的,象国内导演的自信那样小心地冒着生机。当然,香港电影人的三招五式仍烙印在2005年的电影里。
1、《无极》
2005年注定绕不开《无极》,不是因为电影本身多优秀,而是它所呈现出的娱乐元素足够强大。首先它是大片,投资3个亿(或有吹水),人们当然要关注它,令陈凯歌弄了好几排“黑客”保镖站在房顶。当时我就象吃了苍蝇,感到我们的陈大导演果真是脱离群众,只生活在自己圈子里没人跟他玩的大孩子。其次它是烂片,于是各种批评和嘲笑扑面而来,骂的内容差不多,可也展现了不同的骂人技巧和风格。最后,它想成为艺术片。如果是商业片,天生要娱乐别人,胡戈的《馒头》烂搞就无妨,可偏偏陈大导演放不下艺术片的架子,楞想保持良家妇女的矜持,所以小胡眼看要倒霉了,说不定判你个“强奸罪”。
当然,《无极》并非一无是处,我认为《无极》的编剧是想体现一点“玄”的东西的,只限于时长和陈导的把控力,出来的效果差强人意。电脑效果算砸了,一看就是新手,学费挺贵。演员的表演算浪费了,戏没有足够的铺垫,中心的概念营造不出来,看着乱。道具和场景假了,大量的特效使观众误会了漂亮实拍镜头的真实度——再漂亮的乳房,如果别人认为是“整形”的,欲望肯定上不来。当然,“圆环套圆环”的王城确是硬伤。
总之,用尽吃奶力气的陈凯歌没能往上跳一把,却狠狠地摔了个狗啃泥。并且,动作极不雅观,风度欠奉,陈、张“暗战”以陈的举手投降告终。
2、《七剑》
徐克的《七剑》实在一般,好象是太长时间没拍电影的他有太多话要说,又不知怎么开口一样。你替观众想想,七把剑打过来,你乱不乱?看哪一把好啊?动作没有突破、画面没有突破,想学大陆导演玩概念、玩深沉,当然败阵了,难不成你想抢老张、老陈的饭碗?这种PK也缺乏噱头啊。
钢丝过后是特效,特效之后你就成了票房毒药。“老毒物”虽然借《七剑》成功排毒,却没给够我们医疗费啊,搞到我们身体不支。怪就怪你太相信自己的导演能力,忽视了动作电影演员的重要性,你不让甄子丹多打几分钟,不让黎明多帅几分钟,却让杨采尼破了相,你叫我怎么说你好呢?更可气的是,张静初在《孔雀》里就脱了裤子,《七剑》让她脱上边还弄得遮遮掩掩的,你讨得了好吗!
3、《黑社会》
说实话,《黑社会》的故事还不错,起码说得流畅、清晰,但是,杜琪峰越来越成为王晶第二了,老拿过去的风格翻炒,别忘了香港电影是怎么被人遗弃的。新式警匪片鼻祖的名头底下,并没有太多的内涵,不值得三五茬地流连不返。
当然,老杜舍弃大场面、放大小细节的作法仍是心思所在,以后转入恐怖片的拍摄,此种创新或许有更大成绩。
4、《神话》
成龙回到了过去的香港电影风格,中规中矩,缺少变化。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
5、《如果·爱》
歌舞片的类型比较讨好,至少对我而言,唤起了在大学里看国外经典歌舞片的回忆。既然是歌舞片,就应该让歌舞推动剧情,这一点反而是失败的。陈可辛仍是用香港文艺片的手法,让演员的表演和电影中穿插的细节感动人,歌舞反而成了点缀。值得一提的是,金成武比《十面埋伏》里的表演优秀多了。
6、《情癫大圣》
如果拿《情癫大圣》的特效、画面效果和《无极》比较,我们很容易得出陈红贪污制作费的结论,不是前者多好,而是后者TCL(太差了),香港导演还是懂得怎么花钱地。刘镇伟的搞笑桥段还不错,可电影故事没“嚼头”,想达到《大话西游》的效果是不可能了。年轻演员们的表演实在乏善可陈。
7、《千里走单骑》
看这个片子我完全是给高仓健的面子,因为没抱太高的期望,结果反而有些惊喜,导游邱林的表演真实、有质感,是个亮点,此外我甚至忘记自己为了看高仓健的初衷了。应该说《千里走单骑》是精致的,多少给老谋子挽回了一点面子。
8、《霍元甲》
有李连杰,动作戏有保障,同时也知道李连杰演不好情感戏的。果然,《霍元甲》连场震撼的武戏,令人过足瘾,又不禁要为李连杰淡出动作电影而扼腕叹息。孙俪的表演很朴实,却没有为影片加分,因为《霍元甲》根本就是男人戏,倒是农劲荪与霍元甲那段友情有些意思。
9、《杀破狼》
把《杀破狼》也算上,虽然它没有公映,但电影的动作风格相当明快,只是过分暴力。当中有几段PK动作戏值得一看,吴京+甄子丹的身手,+洪金宝的经验,所以我们既能看到拳拳到肉的力度,又能看到眼花缭乱的动作。不过,总体上对电影高潮的营造和把握不足,感受不到很紧张的气氛。其实导演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一点的。
10、《断臂山》
看完《断臂山》,我的感觉完全象李安自己说的那样“拍这个电影原来是想休息一下”——完全是信手拈来,不假修饰的。好的故事已经让《断臂山》成功了一半,所以我怀疑李安获得的各种奖项有多少制作公司暗中支持的成分在内。当然,我肯定这是一部值得看的、出色电影,也为中国人赚足了面子,如果李安还反对台独的话,那我就更支持他了。嘿嘿。
这部电影就象浓缩了的流水帐,两个主人公从认识、到那个、到分开、到重逢、到老、到死,乍就不学学老谋子用个倒叙、插叙、花“絮”什么的,但是,“正因写实,转成新鲜”(鲁迅对《红楼梦》的评价),反而让我们感受到一份岁月的情怀,让我们随着那时光悠过来,荡过去,细细品一品男人之间激烈、奇怪、和没有好下场的感情。就我的感觉,李安导的同性恋戏和关锦鹏、陈凯歌的不同,李安电影里的都是“男人”,表面看都没有不正常的举动,所以看起来也没那么多鸡皮疙瘩。
尽管国产电影未尽如人意,可是票房都不错,人们看完《金刚》、《佐罗》,也愿意再看看国产电影。这就是进步,还有什么比赚钱更能推动国产电影的创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