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04月17日

(2022-04-17 18:41:18)
 文学是寂寞的,文坛却是热闹的。在这个据说被人遗忘其实并没有被人遗忘且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舞台上,戏还在继续,只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罢了。这些形形色色“热”虽然短命,却让文坛熙熙攘攘,喧哗不断。不能对所有的热一概而论。有的类型的热显示了文学蓬勃的生机,作品神奇的魅力,也证明了它在社会中的影响和作用。但目前文坛上的“隐私热”却让我们冷眼相看。  其实“隐私热”也不是什么新花样新玩艺儿,只是随着商品大潮滚滚而来,在目前这个物质和精神冲突异常强烈的时期,更加赤裸、更加极端、更加肆无忌惮罢了。君不见,情意缠绵的女才子,如诉如泣地说着自己的初恋故事,美其名曰为“表现真实的人生”;君不见,治学严谨的学者,戴着近视镜钻入历史的黑洞,在那里挖掘死去作家的奇闻轶事、传说笑话,也号称“史料丰富”。徐志摩与陆小曼、钱钟书和杨绛、辜鸿铭和陈寅恪、鲁迅和梁实秋……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而不是文化上的成就), 成为不少学者沾沾自喜的“学问修养”,说不定因此还能混个教授当当。 前些年诗人顾城的杀人和作家三毛的自杀,也引起了整个新闻界、文学界不正常的关注,纪念文章连篇累牍,但很少有人涉及其作品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死者“沦落”为小市民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谈资,像一道鲜美小菜。

  又花哨,又时髦,又无聊。隐私就这样有意思吗?让千千万万的人知道还配叫隐私吗?隐私和一个人的创造究竟有多大关系?文学的不朽不是对个人隐私的超越吗?当我想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不能不意识到我们的心理确实有点儿病。缺乏自我意识的人对他人会有过分膨胀的兴趣,没有尊严的人会把隐私公布于光天化日之下。而这个时代物欲的横流、金钱的威力,更让多少人大脑发昏发热。“金钱就是上帝”,只要能卖一个好价钱,管他隐私不隐私。于是,男人隐私,女人隐私,绝对 隐私……在这样一个狂热贩卖各种隐私的氛围中,有人义无反顾 “暴露”,有人又兴趣盎然 “窥探”, “窥探癖”与“暴露癖”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依存,构成了人们普遍的弱点。越是有人把小脑袋冒着油汗贴在窗玻璃上,就越是有人把那些乱七八糟的货色抖露出来,各得其所。你要表示不同意见,他们会理直气壮地叫喊:“这是我们自己的事你管不着!”  确实谁也管不着。但我们有冷眼相看的权力:文坛“隐私热”,既玷污了人类自尊的标志之一———隐私,又以它的浅薄、庸俗和无聊损害了文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荒唐言
后一篇:2022年04月18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