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子曾参与制作过一个电视节目:《成长零烦恼》。
这个名称,让我很是迷茫了一阵子——成长真的能够没烦恼吗?成长的过程,难道不是“处处皆烦恼”吗?
其实,如果把“烦恼”视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人生何处无烦恼?
我一贯认为:“快乐就好”这说法,是个伪命题。在地球生物几十亿年的进化过程中,愈是高等动物,满足其生存的条件就愈苛刻,痛苦也一定比低端生物要多。而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强大,并非彻底清楚掉烦恼,而是逐渐学会如何与烦恼、痛苦共处,不因它们的存在,而迷失了生活的目标、丧失了生活之中俯拾即是的哪怕一丁点快乐……
追求共处之道,探讨合意空间,便是和谐的前提。
一切冲突,都是基于偏见。这也是父母与子女相处之间,各自烦恼的根源。
家长的烦恼,大多缘于“不得教育之门而入”,或者说,我们自己尚未成长为具备“教育资格”的父母”,面对孩子日益发育壮大的精神世界,不知所措,一方面跌跌撞撞,追赶得极为吃力,另一方面,又要虚张声势,害怕须臾丢了权威;而孩子的烦恼,更多是来自于对这个复杂世界的适应能力缺乏,危机四伏,屡战屡败,面对父母“已所不欲,施于人”和“己所欲,更要施于人”的偏执和僵化,爱恨交集,忧惧并存。
这两种烦恼若一时间风云际会,造成彼此怨愤,则必然导致一个家庭“烽烟四起,两败俱伤”。
一个“伤痕累累”的家庭,岂可与“天伦之乐”同日而语?岂能创造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氛围?
所以,我们要放下自我,才能接近他人;接近,就能理解;理解,就能同意,同意,不就等于统一吗?
春子这本书,记录了她在女儿教育中“近乎道”的过程,这或许是彻底的实修,远胜于某些学术的空谈。但愿读毕掩卷时,我们彼此的成长,都能少一些烦恼的纠结,多一些智慧的喜悦。
是为序。
骆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