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5日下午,为了制作《走近他们》的节目,我采访了一个很棒的“反扒民警”张翼飞。
我俩也算有缘分——凑巧都在候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的候选人,而且网上的得票数也难分伯仲。所以这次采访,也被我的同事戏称为“对手相逢”。不过真是说来惭愧,与张翼飞相比(包括其他18名候选人),我的所谓“成绩”,简直就“不值一哂”。我一直纳闷,俺到底凭什么忝列其中呢?
翼飞比我小6岁,但当了12年“反扒民警”。现为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交通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12年来,他和战友一共抓获了1500多个“扒手”,最关键的是,由他牵头摧毁了20多个大大小小的“地铁扒窃团伙”。如果不是跟张翼飞交谈,我也不知道,其实抓“扒窃团伙”难度相当大——这些反扒警察们,须把家里的父母、爱人、孩子……全都得动员起来,跟着他们一起取证、跟踪。
这种扒窃团伙,堪称“组织缜密,反侦察能力极强”。去年,张翼飞他们先是打掉了一个团伙,大头目的老婆和一些家乡亲眷,不甘心,又迅速组织了一个更大的团伙,卷土重来,结果又被打掉了……这种重点打击的震慑力,取得的社会效果也很明显——2006年,上海轨道交通扒窃发案率,同比下降了30%。
老百姓(包括我)不幸撞着”大案“的机会毕竟很少,但许多人都有“被偷”的经历,所以都特别痛恨小偷!翼飞说:“反扒,可能没有侦破大案那样‘惊天动地’,却真是一项‘民心工程’。”
可是,真要抓起“贼”来,可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张翼飞带着我,下了一趟他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地铁——空气差不说,因为便衣执勤的时候也是不能随便交谈的,所以一整天下来,在人流涌动的地铁中,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候着、跟踪着,翼飞告诉我:“这种寂寞感,相当难受。”
聊天中,他对我的这份工作,表示出相当的尊敬。他认为,干他们这一行的,更像是个“技术工人”,在默默无闻中,凭着韧劲儿,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我比您可差远了”——他总是这样说。
张翼飞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连续6次获嘉奖。荣膺2003-2006年“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他还被几十万上海群众的投票,选为2006年度上海十大“平安英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