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唯物论”的标准,孔夫子算得上是个破除“迷信”的典范!因为他老人家,从来不谈自己搞不懂的什么“特异功能”啊,“神秘现象”啊,正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有人向他讨教“鬼神之事”,孔子就没给他好脸色,回了一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我连人还照顾不过来呢,怎么能伺候好鬼呢?这和他的那句“未知生,焉知死”是同一个道理,你先做好“社会人”,别总指望拿什么“天国地狱”的力量来对付活人!不过,孔子所说的“鬼”,跟今天大家理解的“鬼”,还不太一样,那个时代的“鬼”,主要是指已故的先人。所以“敬鬼神而远之”,就是在表达“咱们也的讲究礼数”,不能对老祖宗,连一点敬畏之心都没了!
但后来的中国,“鬼神”还是借着各种宗教的流传,发展为一种极为昌盛而特殊的“鬼神文化”。比如丰都,就因为“鬼城”的称呼而声名远播!历史上佛、道、儒几派汇聚此地,再加上巴蜀和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让这座规模不大的古城,显得极其神秘。
十几年前,三峡大坝没开工那会儿,我在丰都待过几天,不过说心里话,我对当时“鬼城”的旅游开发,就很有意见!到处都是粗制滥造的石雕、泥塑,那所谓“十八层地狱”,还放激光、播恐怖片里面的电子音乐,不伦不类到了极致!而今天,因为库区建设已经部分搬迁的丰都,听说又要造个全世界最大的“阎罗王像”!为了让游客在这儿体验一把“阴森恐怖”,当地官员准备大兴土木,一举花掉两亿三千万!丰都不富裕啊,能如此“大手笔”,我看真是“活见鬼”了!但我也知道,大凡这种为了推广旅游,粗劣地模仿历史、劳民伤财的“人造景观”,其下场也往往是相当可悲的!难怪有人质疑丰都:您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干点别的不成么?“人文景观”难道都要这样靠“庸俗化”取胜么?
我觉得文化人,也可以帮着出出主意,不要一味指责丰都的领导,他们还觉得冤呢:我这儿什么资源也没有,不搞旅游,怎么改善当地经济啊?问题是,这种“借尸还魂”的旅游开发,缺乏对历史的基本依托。鬼神虽不存在,但这种丰都古城的韵味,完全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富有民俗特征的旅游体验!干嘛老是靠吓唬人呢?您吓唬人家一次可以,以后怎么办?这个地方就没有魅力了,因为没有底蕴!我其实,不反对花钱建设,但是总也得量力而行吧?两个多亿啊,如果再弄得、像我以前看到的那副模样,我觉得,那丰都的名誉可就彻底完了!
孔子所谓的“敬鬼神”,其实核心含义,就是尊重历史,保留特征性的旧物,其实比重新建设更重要!可惜的是,这种精神,在各地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几乎看不到痕迹!原因也很简单,穷凶极恶,急功近利,恨不得今天种下苗,明天就开花结果,加上地方官的文化品位不高,很多时候,不但没有促进、这一地方的文化建设,反而把老祖宗留下来的那点玩意,全糟蹋光了!
所以今天《南方周末》也登了一件事,金陵的著名景观“幕府登高”,就是今天南京的幕府山。上世纪初,人们在这儿发现了大量白云石和石灰石矿,于是蜂拥而至、拼命开采,几十年下来,愣是把海拔205米的主峰,给采成了70米了!前几年,南京市政府耗资几千万,好歹算恢复了幕府山的植被,但因为狂采白云石矿,山上留下的一个超大规模的坑,怎么办呢?按照规划方案,是以水填坑,建个“天池”,可从哪儿弄这么多水啊?而且你怎么防渗呢?水利专家出来说:让我们再看看吧,如果没条件,这事就别干啦!而当地政府不干,非要霸王硬上弓,因为我有更重要的筹码呢!如果有投资商,愿意帮政府干这事儿,您看到山下的燕子矶镇了吧,这块地归你开发,“旧镇改造”就算是政府给你的补偿。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这等于在南京城北,再造了一座紫金山啊?要知道,如今紫金山周围的房价,那有多贵啊?
坑不值钱,但是地值钱,以不值钱的大坑,换来对土地的使用政策,顺带手政府、开发商都能赚上一笔,一石二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儿,如果不是当局者,智商确实出了问题,撞上了“大头鬼”,那么,这里面肯定有交易,这叫心里才有鬼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