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总听到这样的教育:人生路虽然漫长,但“关键”之处往往就那么几步!
听起来,人这辈子有点像“打仗”,整个人生就是大的战略部署,而机会往往隐藏在那几场决定性的“战役”里。比方说明天就要开始的“高考”,对于全国几百万个家庭来说就有点像是参加一场“大决战“,一家老小猫在壕沟里,尽管不到“抱头痛哭”的份儿上,但肯定也有点“同仇敌忾”“慷慨悲凉“的滋味。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每个考生都掂量过自己的半斤八两,但还是指望着一觉醒来变得“神勇无敌”,“毕其功于一役”。
这些年,把高考时间挪到了六月份,让考生们不必再忍受难捱的酷热,做这项决策的人真算是“菩萨心肠”。而不少城市也像上海这样,贴出“安民告示”,提出“温馨、宁静、顺畅”的口号,动员全社会为高考创造一切便利条件。譬如:毗临考场的一些道路要进行交通管制啦,过往的汽车不许按喇叭啦,噪音大的工地要暂时“歇业”啦,医护人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啦,家里饭菜要注意可口卫生啦,街头凉菜一概不得出售啦;甚至我还听说一些学校派出的监考老师,特别强调要男、女各一名,好像还有科学根据:据说“有同性教师监考会让考生有安全感”。
当然,为了尽可能减少考生的心理压力,很多监考老师还准备明天专门在教室门口冲着考生微笑。人家说得明白:“这节骨眼儿,考生的心理都脆弱着呢!稍不留神就影响他们的情绪了!”
关心考生心理,我想一定是没错的!但我也有一点担忧是这样的关心会不会把孩子弄得越来越脆弱,甚至不堪一击呢?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
其实比起孩子,心里真快憋出病的恐怕还是咱们这些做家长的!我在博客上就看到有高三学生的家长,靠写东西来抒发胸中的郁闷,结果还招来更多比她还郁闷的家长跟着一起大发牢骚!高考,不但在考验孩子,更在考验我们全体公民的心态。过分的计较,换来的肯定是无休止的焦虑人生!
其实,人生更像是一场长跑。高考固然重要,但就算遭遇了“滑铁卢”,你总不至于让自己变成楚霸王,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就干脆抹了脖子吧?
运动员最怕的就是赛前的紧张,越紧张,你动作就越容易变形。
我认为,都到这会了,适度的放松更有利于考生的发挥!遥想二十年前我参加高考那会儿,就基本摆出了一副“无所谓”的架式,学问的事儿再靠“突击”也没用,索性给自己放三天假,该玩就玩,该睡就睡,结果考完了,老师和同学都感到不可思议——我竟有两科成绩在全市都名列前茅,而我以往的成绩在班里充其量算个中不溜中。之所以“超水平”发挥了一把,还要感谢我妈,因为她老人家说了一句话:“甭管考上考不上,你都是我儿子!”
而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全体人民都会都得了“恐高症”?恐怕还是社会整体的公平制度没有被完善,所以对人才的判断也未免显得过分简单和苛刻。所以,老百姓对公平性相对有保障的“高考”就寄予了太多的希望!直到高考被各种压力,压得变了形!
从媒体上,您能了解到,多少守法或不守法的商人利用高考大发横财;你也能看到,为了一跃龙门,这个社会有多少“地下发明家”苦心孤诣出稀奇古怪的作弊工具;你也会看到,各种高分加分的规定,本身就正在破坏这种考试残存的公平性,绝大多数没有理由拿到“加分”的考生竟然比喻参加高考是“裸考”。仿佛“裸奔”一样,成了一种自我羞辱的形容!
就算我本人,如此轻松度过高考的家伙,至今也没有从某种阴影中解脱。我睡觉的时候还总会梦到,有人幽幽地喊一声:高考了!然后,自己便惊醒过来。
让明天参加高考的孩子们,今天好好睡一觉吧,我真不希望这种噩梦将无休止地流传下去,最后竟也成了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