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恐怕余秋雨先生的日子不大好过。五一期间,他给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做评委,竟然把一个字给当场念错了。《论语》中,有句著名的成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里的“乐(yao)”,是爱好的意思,但余先生偏偏按我们大多数“文盲”的习惯,给读成了“乐(le)”,结果,被精英们抓了个“现行”。于是,网上“丢人现眼”的嘘声响成一片,余秋雨头上那顶“大师”的桂冠,这回真成了“游街示众”的高帽子!就差在名字上打俩叉了。
不怕大伙笑话,我也是才知道这个字用在那个成语里正确的读音应该是“乐(yao)”,我念“乐(le)”都念了好几十年了,不信?您现在在电脑上打“yao”的拼音,压根儿就没这么个字儿!但既然不想遭人奚落,又害怕承认无知,恐怕就只能马上加入“围攻余秋雨”的群众阵营了。不过,恕我今天厚着脸皮,补上几句公道话!
余先生,如果您确实错了,就不该再笑着对大伙说那句、不该说的话:“这么点小事,值的炮轰么?”知错必改,可能反倒赢得尊重!太顾了面子,就难免被人踢了屁股。但是精英们,如果也有点文化涵养,也犯不着因为找对了一个字的正确读音,积了点功德,就跳着脚地骂大街,给人家乱扣“亵渎民族文化”的帽子!要知道,余秋雨不是完人,偶尔也有没文化的时候,特别是文字的发展,“约定俗成”,是个很重要的规律。咱们不也渐渐地把“曝光”念成“暴光”了么?“垃圾”如果按照一百年前的读音,那也该是“le
se”啊!何况又是这么个“古董级”的成语?当然,看到名人犯点错误,大家特别兴奋,也不难理解——因为我们就是这么脆弱,不靠损人,就没法树立起那点儿可怜的“文化自信心”!
但是,我们真是那么尊重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么?看看吧,在咱们瞪大眼睛“捡芝麻”的同时,丢掉的西瓜,已是满大街乱滚了。特别是,为了那点眼前的利益,诸多声势浩大的建设,何尝仔细斟酌过对文化的毁灭呢?

五一期间,围绕着那座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底该不该拆,舆论界展开了激辨。主拆的大多是官方声音,因为水量是莱茵河六倍的长江,而目前的运力还不及欧洲那条著名河流的六分之一。长江,之所以不能成为真正“黄金水道”,原因之一,据说就是像南京长江大桥这样的桥梁高度不够,阻碍了大吨位船只的通过;而反对的声音更多地来自民间。因为南京长江大桥,绝不简单是一座桥,它更是一个文化的标志,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难怪面对重庆一名副市长、气势逼人地说“一定要拆”的同时,南京本地的领导,也强硬地喊出了“大桥五十年不能变”。但是,这位南京市领导,能保证自己五十年不退休么?

南京长江大桥的拆与不拆,我相信,不是哪个地方政府能够决定得了,这还要仰赖专家的研究,民意的调查和中央的决策。但是这座大桥,却折射出我们面对整个长江航道开发的问题上缺乏宏观的考虑!要知道,各个省市这些年拼命造出的诸多跨江大桥,其目的基本只是为了各自区域经济的发展,至于黄金水道问题,中央只要不发话,与我何干?所以,能真的下大本钱造出像江阴那座能过万吨轮的大桥并不多。如果南京大桥要拆,恐怕巢湖等一大批桥也要拆,因为在丰水期,这些桥最多也只能通过三千吨级的船舶。只不过现在大家的眼睛只对准了更有象征意义的南京大桥罢了!
一方面,文化的价值在巨大的经济指标面前显得无比脆弱;另一方面,在国家整个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我们又很容易被急功近利蒙蔽了本来可以穿透历史和区域思维障碍的双眼!就像房价问题,就像股市问题,就像教育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听到不断地叫嚷“困难”?其实,方法总比困难多,关键是你想了么?你做了么?你放弃了部门和地方私利了么?服从了大多数国民意志了么?遵守了国家公平的政策了么?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句成语所反映出的是不同的价值观。但在文化面前,在全体国民的福祉面前,我们有多少官员,还在为着不同的利益和目的,“乐山乐水”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