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购房入户,政府当托!

(2006-04-11 22:08:02)
分类: 骆新发言往期内容
    早几十年,老百姓当中流行说:吃在广州,住在杭州。广东人好吃是个不争的事实,直到吃出了非典似乎也没影响广东人嘴大吃八方的秉性。只是住在杭州的说法最近令人疑惑。尽管这个城市每年都开所谓的人居大会,号称自己是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但从三年前开始此地房价一路飙升。我是杭州人,都难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怕被那井喷一样的房价吓晕过去。
    一个城市是否适宜居住,不仅要看自然和文化环境,居住成本更要考量,而跟居住成本紧密挂钩的自然是房价。由于受了中央调控的影响,去年全国的房价都被暂时冰冻了一下,这里面也包括杭州。不过今年一开春,冰雪融化,北京、上海再度领跑房价;杭州更绝,在正在举办的第六届人居展上,一个购房入户的政策,被正式推出了。也就是说,非杭州市区户籍人士只要在本市购买商品房,包括二手房,您就能取得杭州城市户口。
    其实这样的招数去年济南也干过。不过,我真是感到自己的脑子进水了,去年控制房价的时候,咱们不都把祸水,往外地人身上泼么?温州炒房团弄得名声多臭啊!怎么转眼间一年不到,又拿户口做诱饵拼命让外地人到杭州买房了呢?
    媒体中总有个把不解风情愿意将戏法戳穿的。《上海证券报》就把再次话挑明了:地方政府,其实是房价高涨的直接受益者。一方面通过批租土地可以一次性拿到最多七十年的土地租金。房价高涨,势必带动地价上涨,让政府有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房价越高,相关税费越高,政府的收益就越大。这就难怪,地方政府推动房价的动力,根本遏制不住。
    但这种收益是一种短期行为,它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因为当购房成为公众最沉重的负担,他们的其他消费需求必然被压制,如果把银行贷款也算上,地方经济就全被房地产给绑架了。
    在GDP至上的考核体系下,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大的业绩就难免不惜与中央的政策相背离。购房入户,不过是诸多政府给房地产当托的手段之一。
    其实,房地产业,不是一种完全的市场竞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单纯的叫衰或唱涨都有不够理性的地方。最近建设部等单位,一再清查大城市商品房的空置率;或者批评地方政府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上推动不力;再到国土资源部严控别墅和高档项目。基本都属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住房结构的操纵权,难道仅仅是在开发商手里么?某些政府部门,如果不是推波助澜,从中渔利,消费者能就这样,轻易地丧失话语权么?
    按照国土资源部的说法:因为高档别墅多了、面积大了、总价高了,所以老百姓买不起房了,要给别墅正名,要禁止独栋别墅,限制高档豪宅,这样房价不就下去了么?但是,严格限制别墅用地的政策,国务院两三年前就有了,管用么?房价的上涨,我想,有一半就是国土部门的责任。当初批地的时候就没给国家当好管家。用地这第一关被各种权力所左右,都没控制住,那地面上的高档和低档,就更不好管了。明天人家换个名目,你怎么管?
    在城市化过程中,土地不可能是无限量供应的,严控别墅项目本身没错,但这只是一个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买得起别墅的实力,换句话说,它也就是极小的一块细分市场,并不能真正解决房价虚高的问题。房屋的空置率也不是个根本问题,按照地方政府追求GDP的决心,政府当托,怎么也能把这些房子用政策刺激出去。至于经济适用房,我本人看过北京的情况,有个演艺界的大腕一个人就买了整整一个单元,你说他缺房住么?那他怎么能拿到一个单元的房子呢?
    我认为,政府一次性收取土地七十年出让金和各种高昂的税费,才是让各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业竞相逐利难以遏制的原因,也是房价虚高的真正理由。可惜的是,这个明摆着的现实没有一项政策触及它。所以老百姓感到,用现实的钱买明天,钱不够用,而政府部门却认为,预支明天来刺激今天的这笔钱还太少了!所以更要变着法子,让已经所剩不多的土地,产生出更高的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