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局面
(2022-07-07 00:30:30)
在自我感觉因为某种程度的缺钱而时常自我压制蠢蠢欲动的消费倾向时,隐忍挣扎了多时,还是买了一个电纸书,现在感觉买对了,检修期后,多年来第一次在昆明的时候抽出时间看了点书,说实在的,是抽出夜晚的黑暗期看了点书。
看了贾平凹的《高兴》。对该书的印象来自于电视上一个关于作者的纪录片,说了这部书,且对原型有了一定的追镜,原型小伙伴还因为其原型身份摆了小摊谋得一份挣钱的非体力门路。所以耿耿于有这么一本书我竟然还没有看。或许贾的书多少看了一些,竟然看出一些相似甚至重复的文字,主观印象没有以前的美好了。仙婆道公口吻的桥段仍然有一些,但放在近现代的场景,在我是觉得没有了因年代遥远而荒诞合理的历史叆叇感,有点强颜欢笑的意思。贾的故事原本就生活化,没有那么多的曲折起伏及因果阴谋性,加上这本书里意气不足,所以造成急就章的观感。不太优秀。
看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天天在资讯平台上刷新闻,从宏观新闻呈现面、甚至隐藏在网线端头外各色人等的言谈评论中,你会越来越感到事实的多面性在你面前只呈现了一面,而且是有意的只给你展现了“政治正确”的一面,还会感受到对另外一面表达言论的筛离甚至对言论表达动机的提前扼制预防的循循诱导。包括主流影视,大多表现了英雄的人前应有一面,且可看出为表达出这一特质铆足了劲,但因人的叙述水准高低,有些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内容支撑,没有人的各种特质。就如外行赞颂科技牛人的屌,不会拿他们屌的具体的内容来陈述,很多观众也没有能力更没耐心去真正了解这些事实而因察觉自身的差距爆发出对其的不可思议的正向敬服,一般只会说他们怎样废寝忘食干出了不可思议的成就,牛逼。总结起来就是,通过几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表达高大上的词汇来让人幻象出一个高大形象的轮廓,而不会跟你具体描述组成这个形象的每块结构。言归正传,我仅仅只是为了表达,我有那么一点猥琐的心态,想要看看这个社会给我呈现的事的另外一面,脸要看,屁股也要看。出于这种窥探欲,我看了这本书。说实话,因为是我们国人翻译的,我有点更加猥琐的猜疑,有没有把口气尽可能呈现了呢,因为对一件事情的陈述,口气能让你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对方对此的感性认识,是站在你一边,还是和你对着干。所以这是一大缘由,让我由衷感叹英文不好对我好奇的掣肘。当然了,事已至此,也只能从大体轮廓上感受事件的发展主脉络了。朝鲜战争对于美国人来说,至少是有挫败感的,他们军事装备及军事工业的优势加重了他们的这种感觉,反之我们这方面的劣势扩大了我们的事实成就的言论影响,更加契合对精神的赞扬。从实干角度来看,这本书主要对他们的挫败进行了原因解读与分析,对于军事冲突状态的描述其次,在我们看来,特别是从宣传效果上来说,他们简直是在避重就轻、试图避谈对手的牛逼之处,换个话说,我一直在期待你们对中国的由衷敬佩,也一直在寻找你们说话间的漏洞,但我感受不到,承认中国也牛有那么难吗。当然,这是我一厢情愿了,换我也不会,就如我们现在感官舆论一谈美国,主要是揶揄美帝国主义及走狗怎么还不死,充满实干精神地表达对你牛逼之处的佩服甚至嫉妒,做梦吧。换一种角度,在其军事器件如此优势情况下被顶的如此煎熬,他们事后也做了实干性的反省与分析,这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国家形象,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值得敬佩及学习并防范的。还有另一点,作者的个人观点是朝鲜战争未能达到他们地缘斗争的进度设想的锅就应该由麦克阿瑟来背,他恃宠而骄,宠就是因历往战争成就群众对他的宠溺甚至放纵。因概略不多,出于理性观点,只能作为是其一家之言,是否实如其所述,还得扩大了解,再作主观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