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劣势害羞心理学社交焦虑症我喜欢你社会心理学家杂谈 |
分类: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视频 |
“害羞”这个词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并不带有太多的贬义,但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随着中西文化的沟通,“害羞”在我们生活中的含义正悄然发生着变化。频繁发生的求职面试、辩论会、商业谈判、业务推销等活动使所有人都难以逃脱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而害羞者在这些活动中的劣势就越来越尖锐地凸显出来。
美国斯坦福大学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教授,在专著《害羞心理学中》,从专业角度阐明,害羞属于社交焦虑症的范畴,并提出了克服害羞心态的优良建议。
《害羞心理学》讲述了两大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害羞的害处”,其二,如何克服害羞。
我们先来了解下害羞或能导致的结果:
◎
◎
◎
许多人在公众场合,装作毫不在意他人,同样地,其他人也忽视这些人的存在。这其实就是公众面前的内在恐惧,自己没有认识到而已。害羞者不好意思向他人寻求帮助,这就意味着你不能从专家、智者和他人的意见中获益。
人们认为自己是因害羞而引起了笨拙,或者认为自己没能完全好好地表现,升职加薪时机到来时没你的事,这也就合情合理了。
害羞者一般不具有将陌生人变成朋友,将朋友变成爱人的能力,他们不指望、也没把握从别人那里得到分享、承诺、责任、义务和快乐的回馈,自己也吝啬。
在这里,我从书中总结出克服害羞心态的3个步骤。
1、
害羞的核心问题就是过度的自我关注,过分关注负面评价。重新认识自己,突破害羞,你可以进行以下尝试。其一,给自己画张肖像画。其二,花十分钟观察镜子里的自己;三:写下10个最能形容自己特征的词或句子。
或者思考生命只剩一个月,我们将如何度过。这样的思考方法,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认清自己,了解生活的本质,而不是过于关注负面评价。
2、
人们对自我的认识深刻地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自我价值感高的人一般会时刻保持和流露着自信,这样的人学会了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忠实的拥护者。那些自尊感高的人不会因为批评或拒绝而感到崩溃。他们会感谢“建设性的意见”,他们多是乐天派,在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更多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害羞和低自尊总是相伴相生。作者的研究发现:害羞严重时往往自尊感很低,自尊感很高时就不会产生害羞。
书中有很多提醒,比如必须认识到“成功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代价”,成就、智慧其实都是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
我只需这样提醒:我们必须认识到,别人的生活与你我无关。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别人导演的剧本中,就永远不可能了解真正的自己,也不会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
这里也介绍具体的实施措施。
a、如果你发现对别人开口说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妨做以下尝试。
◎
◎
◎
总之,你可以尝试以匿名的方式和他人用电话聊天,渐渐地,你能把这种经验应用于特定的情境中。
b、其二,开始一段交流同时让别人,也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一个简单方式就是赞赏对方。赞赏对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
◎
◎
还有比如,“我喜欢你的笑容,它很有感染力。
为了能让自己接收到赞赏,改变害羞品性,在接下来两周内,每天至少给予别人三次赞美。
3、
尝试去认识更多的人,首先从数量上突破,这需要实践。
可以去我们感到舒服的地方:超市、书店、图书馆、博物馆……不管去哪,都要至少开始一段交流。
另外,在和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选择那些在活动中不起眼的人,他们可能十分乐意你去接近他们。
害羞并不是一件令人羞耻的事情。其实,作者的调查表明,80%的人曾经害羞或正在经历着害羞,因此害羞是一种普遍的心理体验。通过《害羞心理学》一书的提醒,能让我们更加不害羞,当然这并不是根绝害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