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本书3个疑惑
(2009-10-09 14:00:11)
标签:
互联网马云十年沸腾十五年疑惑中国杂谈 |
分类: 高端阅读 |
2009年有关互联网话题的图书最受关注,可推荐的书单有《免费:商业的未来》、《众包:大众力量缘何推动商业未来》、《未来是湿的》、《在线为王》、《当我们变成一堆数字》等,但我们始终会有股疑惑,这些都是引进版图书,中国互联网发展如何之类的话题全无法涉及,所举案例全都与你我无关,相距千里。
中国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中心之国,最大的发动机应该是互联网。不管是《免费》所倡导的商业理论,还是《众包》所揭示的互联网企业现状,我认可互联网研究专家姜奇平的说法:这些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商业战略最大的施展平台其实在中国。阅读本土互联网方面的著作或许能更受启发。
中国网络公司的生存业态怎样?现在处何种阶段?如何发展到今日?只有本土商业图书能解决这类问题。《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网1995-2009》是这样的一本书,我定之为互联网启蒙读物,它也称得上是2009年最值得推荐的中国本土经管图书之一。《马云十年》、《李彦宏的百度世界》也是此类本土商业图书,但是,这三本书对照阅读的时候,我产生了3个疑惑。
《沸腾十五年》为什么要那么厚?《马云十年》为什么不早出?《李彦宏的百度世界》有许多精彩的细节,但有些地方怎么看起来像企业宣传单?看来,本土商业图书的成熟还有好多段路要走。
《沸腾十五年》一书作者林军把中国的互联网起步定格在1995年,那年,宁波电信员工丁磊选择结束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学老师马云也有了创业的冲动,有个叫张树新的大学生学生会主席也很是不安分起来……十多年过去了,我们重新回看的时候,发现这些人物都与网络相关,与中国的商业历史相关。
我们称《沸腾十五年》是互联网普及读物,是因为从没有人对与互联网相关的人物、事件、公司进行过如此细致的整理。不管是互联网名企的来龙去脉,还是互联网名人穿开裆裤事情的轶事,都在作者显微镜的观察之下。
林军对中国的网络商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资料整理和解读,或许在他看来,这个网络世界代表中国的未来、世界的未来,那些影响网络的人,将影响世界,因此不肯删去任何精彩的细节。
我的疑惑一就产生了
《沸腾十五年》近45万字,达445页,标价59元。如此大块头著作真的不能精简吗?本土商业类著作就非得弄出大而全的东西来吗?拿近来许多公司组织观看的《建国大业》做比较吧,这部影片为了观众都能从4个多小时的片长精缩成2个多小时,下狠心砍掉每两分钟就出现一个大明星的诸多片段,《沸腾十五年》就真的不能精简了,我不相信!
2009年9月出版的《马云十年》算得上马云读本中的佳作。不管是《谁认识马云》、《马云如是说》,还是《淘宝网:倒立者赢》、《阿里巴巴: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作者们只能算是马云成功经商的宣扬者和夸大者,都没有《马云十年》来得平实、理性且文字优美动人。
怎样才能判断一位商业作者在案例调查和跟踪研究上下的功夫呢?依我判断,写马云的书,看作者能数得出马云多少个副手,就可衡量该作者对马云及其公司细致观察的程度。《马云十年》不仅写清楚了这些副手,而且写清楚了这些副手来去理由。
马云太神了,需要这本不神化马云的著作。
不过,我的第二个疑惑也产生了。为什么《马云十年》现在才出版?资深商业记者张刚或许看不下去市面上太多有关夸大马云的著作,不得不亲自操刀写上一本?又或许我们的图书策划人一直没有选到优秀的作者?总之,本土商业图书要变得又好卖又真实又好看,还真得要有策划人的挖掘,加上作者的热情和深厚的研究功力。
放在书桌上的第三本是《李彦宏的百度世界》,因为一直喜欢用百度搜索,本人对剖析百度案例的著作都有留意(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搜索中文信息百度的结果总比google更理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百度这家公司的成长历程,和翻看大多优秀商业传记一样,也萌生此类感慨:企业成功背后没有太多偶然,都是优秀人群背后推动而成的。
不过,从书中的许多文字和章节划分来看,我不得不有第三个疑惑:这本书怎么有点企业宣传单化呢?最厌恶数字罗列、产品罗列、企业发展资料罗列的企业案例书了。但这却是当今本土商业书最常看见的文章呈现方式。
本次高端阅读虽然探讨的是互联网启蒙读物让人迷惑的方面,其实这3个疑惑也是阅读本土商业书时最经常碰到的疑惑。不过我还是认为:看国内商业书比国外商业书有用,看国内商业书能发现问题比不发现问题更有利于独立思考。(腾讯高端阅读4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