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松下幸之助人生导师木雕领袖稻盛和夫日本杂谈 |
清华大学的杨斌教授在一次读书会上表示: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在中国并不会有太多认同。许多企业家都会认为稻盛和夫所宣扬的尊重人性的做法,只能在台面上说说而已,追根他本人起家时的手段,或也不那么温情脉脉。
还脱不了年轻气盛的我,结结巴巴地回应说:日本企业家有如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既是知名商业领袖,更是人生导师,青年人、青年经理人的偶像。针对杨斌博士的阐述,我本来想补充一句:如柳传志的中国商业领袖,说企业人性面,或只是台面上说说,不能令大多人信服。但我相信,晚年置身于探讨人生哲学,并赢得声誉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可不是说说而已。
他们回顾企业经营的历程,已经让多数人相信他们的企业人性哲学。
稻盛和夫有《活法》、《人为什么活着》、《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等为证。松下幸之助有《自来水哲学:松下幸之助自传》、《经营沉思录》做注脚。
需要提醒哦,这些都只是一些畅销的中文版图书,他们可远远不止这几本著作。
今日,我推荐的就是《企业经营沉思录》一书。
提到松下幸之助,我就老引用这句评语:松下幸之助晚年时写了数十本书,他是真正的智者,为民请命的慈善大师。日本把松下所说编集成册取名《松翁论语》,可见对他的敬重之情。
《经营沉思录》中文版是《商业心得帖》、《经营心得帖》、《员工心得帖》、《人生心得帖》的合辑。每篇文章不超过1千字,行文浅白、言简意赅,但由此折射的智慧,可思之良久。
只要一思考一位老人留下的文字,还是驰骋商场70年留下的智慧,都弥足珍贵。
留下文字是对后来人,后代人的负责心态,由此出发,我才坚定地认为企业家自传在中国应风起云涌。它不关乎你之观点的对错,他关乎的是你自身的真正心得。翻看松下幸之助的《企业经营沉思录》中文版新著,我感慨而得的是:一个国家总该有一两个商业领袖进化成人生导师,这样才不会全部沦陷于财富导向。
真希望,也有著名的中国企业家通过对企业经营而得的反思,成为一代人生导师。
评价《经营沉思录》太难,现摘录一段如下,读者可从中参悟全书的概貌。
度过充实的一生
“现在”只是一个瞬间,利用好每一个瞬间,才能度过充实的人生,让生命焕发出青春光彩。
十几年前,我曾有幸拜访了雕刻家平栉田中先生。
平栉先生生于明治五年(一八七二年),经历了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堪称日本木雕界第一人。我去拜访他时,他已年近百岁,我自己也年逾七十了。他对我说:“松下先生,六七十岁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孩子,过了百岁,才真正进入壮年期。我马上就要迎来壮年了。”
在一般人看来,平栉先生和我都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听了他的话,我既惊讶又佩服:“平栉先生的心还很年轻啊。”而且我听说,这句话是他的口头禅。除此之外,他还经常说:“现在不干,什么时候干!我不干谁干!”
过了几年,我听说平栉先生在他百岁生日之际,把够他创作五十年木雕作品的木材搬进了自己的院子。
初次拜访他时,我只是感到他的心还很年轻。听说他在百岁之际,还把够自己创作五十年的木材搬进院子里,我才明白他那句“过了百岁,才真正进入壮年期”不只是说说而已。我再一次感受到他献身于艺术,想要继续在木雕事业上干五十年的那种执著和热忱。
平栉先生百岁之后,仍勤于笔耕,在他一百零二岁之际,还在《PHP》月刊中发表了一篇短文。其中谈到:
假如我不能长寿,大概有五六件,少说也有四件作品将无法完成。
近来,除这四件作品之外,我还想创作一件木雕。但这次我感到很棘手,花了三年的工夫,作品还是夭折了。我非常痛苦,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刚开始创作的时候,我决心在五到十年之间,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将毕生所学运用于木雕的创作中。然而我却没能完成、没有做好。
我被这篇文章感动了,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比我年长二十二岁的平栉先生,虽然年逾百岁,仍在事业上保持着旺盛的进取心,不但如此,他还在不断反省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潜心钻研木雕艺术。从这篇文章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的执著。
遗憾的是,在昭和五十四年(一九七九年)十月二日,平栉先生一百零八岁生日前夕,他没能用尽五十年的木材就驾鹤西归了。虽然五十年的木材未能用尽,但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依然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极大的热情和执著的信念,从这点来看,他成功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倾尽了生命中的光和热。
平栉先生正是由于始终抱着“今天不干,什么时候干!我不干谁干”的劲头,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珍惜生命中的每个瞬间,才能在年逾百岁之时仍然精神矍铄。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预测什么时候才是自己生命的尽头,但都应该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在我年近九十的今天,还时常为此感慨不已。平栉先生的生活态度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种难得的鼓励。
其他相关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