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专业主义企业家知名记者中信出版社大前研一日本 |
分类: 媒体约稿 |
《专业主义》:企业家们才应捧起的书
大前研一被称为“日本唯一成功的管理大师”,在日本有“战略之父”的尊称。他才华横溢,以全球化的研究成果闻名于世,他还是长笛演奏家、核子物理学家,不过在1995年竞选东京都知事(相当于我们的市长)的时候,败给了搞笑艺人青岛幸男。这个戏剧演员真是搞笑,在竞选过程的其中一个环节,他把桌子掀翻了,他说推翻桌子翻得比大前研一要好,结果他赢了,得票数是大前研一的四倍。
被误解的“专家”概念
这真是糟糕的一个决策,如果按照大前研一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趋势大师在《专业主义》所论述专家所需的条件来衡量,尤其是第一条“先见能力”,那他竞选东京市长算得上一个愚蠢的,失败的决定。在2004年央视的《对话》栏目中,他承认了这一点。“我曾在1995年参加东京的市长选举,我因此而离开麦肯锡公司,我只是想改变日本,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东京市长,”“因为我太直率了,我提供了我所有的分析,我告诉他们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吓坏了很多人。”
《专业主义》中文版推出半年多来,一直受到误解,“专家能改变世界”、“人人都能成为专家”这样的概念被作为本书的核心观念大肆宣传。在本书的封面和简介中,有这样的描述“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对个人而言,本书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修炼,为职业人士指名了一条修身之道。”图书出版方为了得到更多的读者有类似的举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有人真想从本书中得到成为专家的方法,或者想了解专家决定未来的科学论证的话,那肯定要失望的。而且我奉劝这类读者去读拿破仑·希尔之类励志大师的书,那里的文字优美得多,逻辑事例更有说服力。
我们财经领域的优秀记者纷纷撰文推崇这本书,加深了误解浪潮的汹涌澎湃之势。我从许多知名记者写的书评中,只看到了一名一直以来让我崇敬的知名记者吴晓波的书评,它直率的指出了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文中写到:“《专业主义》这个书名似乎就是直指中国公司而来的,这是一本论述企业家的专业精神的著作。”这是一本给企业家看的书,而且还是事业进展不错,有较强世界视野的企业家看的。
“不要期待着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家,我从对专家的体会谈起,对成为专家的理性平台(基本条件)做出详细的论述。”大前研一在本书前言中已经清楚写出这样的话,但我们很容易迷惑,因为同是大前研一的笔下,在本书中不同章节的论述也会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开篇中警惕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你的顾客切不可能容忍你的失败;但另一章节没有失败更可怕。不过如果按我的理解,他所要的读者是优秀向卓越迈进的那部分企业家或者想成为企业家的人,那就又不矛盾了。他还说:本书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做出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但我认为他的出发点或者说写作的兴奋点却正是预言。按照大前研一的条件,非常少的那部分人是专家,甚至说只有神人、超人能达到他的条件。但如果说是大前研一的提出一个警醒,一个愿望,一个期许甚至是鞭策的话,也许会合理得多。
这真是糟糕的一个决策,如果按照大前研一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趋势大师在《专业主义》所论述专家所需的条件来衡量,尤其是第一条“先见能力”,那他竞选东京市长算得上一个愚蠢的,失败的决定。在2004年央视的《对话》栏目中,他承认了这一点。“我曾在1995年参加东京的市长选举,我因此而离开麦肯锡公司,我只是想改变日本,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成为东京市长,”“因为我太直率了,我提供了我所有的分析,我告诉他们所有我想做的事情,吓坏了很多人。”
《专业主义》中文版推出半年多来,一直受到误解,“专家能改变世界”、“人人都能成为专家”这样的概念被作为本书的核心观念大肆宣传。在本书的封面和简介中,有这样的描述“专业,21世纪你唯一的生存之道”、“对个人而言,本书着眼于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修炼,为职业人士指名了一条修身之道。”图书出版方为了得到更多的读者有类似的举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有人真想从本书中得到成为专家的方法,或者想了解专家决定未来的科学论证的话,那肯定要失望的。而且我奉劝这类读者去读拿破仑·希尔之类励志大师的书,那里的文字优美得多,逻辑事例更有说服力。
我们财经领域的优秀记者纷纷撰文推崇这本书,加深了误解浪潮的汹涌澎湃之势。我从许多知名记者写的书评中,只看到了一名一直以来让我崇敬的知名记者吴晓波的书评,它直率的指出了这本书的读者对象,文中写到:“《专业主义》这个书名似乎就是直指中国公司而来的,这是一本论述企业家的专业精神的著作。”这是一本给企业家看的书,而且还是事业进展不错,有较强世界视野的企业家看的。
“不要期待着我会告诉大家如何成为专家,我从对专家的体会谈起,对成为专家的理性平台(基本条件)做出详细的论述。”大前研一在本书前言中已经清楚写出这样的话,但我们很容易迷惑,因为同是大前研一的笔下,在本书中不同章节的论述也会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开篇中警惕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但你的顾客切不可能容忍你的失败;但另一章节没有失败更可怕。不过如果按我的理解,他所要的读者是优秀向卓越迈进的那部分企业家或者想成为企业家的人,那就又不矛盾了。他还说:本书的写作目的并不在于做出预言,而在于强调培养专家的方法。但我认为他的出发点或者说写作的兴奋点却正是预言。按照大前研一的条件,非常少的那部分人是专家,甚至说只有神人、超人能达到他的条件。但如果说是大前研一的提出一个警醒,一个愿望,一个期许甚至是鞭策的话,也许会合理得多。
从优秀走向卓越的企业家的读物
大前研一的论述中,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才称为专家。他还强调,这样的定义并不是太严格。他甚至认为这些条件尚且不够,它们是最低要求。
这是最低要求!这是“病态”的要求,这是偏执狂的要求,但恰恰是因为伟大的企业家在常人眼里是“病态”的,偏执的,所以,《专业主义》论述的合理性也在于此。韦尔奇、格鲁夫、郭士纳、盛田昭夫这些人是大前研一在书中所提及专家,“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习惯让自己对铭刻于心的20世纪的常识提出质疑”……这些理论用在企业家身上,想成就世界级企业家的人身上是适用的。要么你被淘汰,别去追求企业帝国的梦想,别想不被超越和淘汰。另一方面说,你如果不想成为这类人,那你可能就是这本书的边缘读者。
我们了解了大前研一的世界级大师地位和《专业主义》的适合群体之后,我们再来谈书中的内容会确切得多。企业家们可以在第一章节中仔细明了专家的定义,它和专业技术人员和多面手在哪些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专家必备的四种能力组成文章的主体,你就能更清晰的明了它们分别指示的是什么,延伸出什么话题……一切可以仔细研磨又轻松易懂了。
大前研一的论述中,专家要控制感情,并靠理性而行动,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以顾客为第一位,具有永不厌倦的好奇心和进取心,严格遵守纪律,以上条件全部具备的人才,才称为专家。他还强调,这样的定义并不是太严格。他甚至认为这些条件尚且不够,它们是最低要求。
这是最低要求!这是“病态”的要求,这是偏执狂的要求,但恰恰是因为伟大的企业家在常人眼里是“病态”的,偏执的,所以,《专业主义》论述的合理性也在于此。韦尔奇、格鲁夫、郭士纳、盛田昭夫这些人是大前研一在书中所提及专家,“最快的速度和最佳方法让机会变为现实”、“习惯让自己对铭刻于心的20世纪的常识提出质疑”……这些理论用在企业家身上,想成就世界级企业家的人身上是适用的。要么你被淘汰,别去追求企业帝国的梦想,别想不被超越和淘汰。另一方面说,你如果不想成为这类人,那你可能就是这本书的边缘读者。
我们了解了大前研一的世界级大师地位和《专业主义》的适合群体之后,我们再来谈书中的内容会确切得多。企业家们可以在第一章节中仔细明了专家的定义,它和专业技术人员和多面手在哪些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用“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专家必备的四种能力组成文章的主体,你就能更清晰的明了它们分别指示的是什么,延伸出什么话题……一切可以仔细研磨又轻松易懂了。
大前研一的大众读物
2006年7月我第一时间拿到《专业主义》中文版的时候,我以为个人能从中收获,我甚至也情不自禁的写下“专业才能卓越”的短文,但我很快就读不下去了。“这不是一本好书”,我默默念叨之后就把这本书丢之脑后。
因为这本书在日本狂销十几万,在台湾上市几个月就销售4万册,我们中文简体版的出版方也想打造成畅销书,尤如上面提及的封面和简介中的误导,还有这本书最前面的导读部分称得上浅薄了,没有一点对大前研一实质上的解构(国内一咨询师所写,他本身的名气和影响力无法与大前研一沾一点边),都可以看出出版方打造畅销书的痕迹来。“专业:21世纪的生存之道”会使许许多多的人关注这本书,但它又会使一批批的人抱憾而退。我选择《专业主义》来读是一种职业,作为普通读者是一种遗憾;对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来说,选择《专业主义》定将惊喜,将会有莫大的收获。
还好,2007年年初的时候,《无国界的世界》、《OFF学:会玩才会成功》等大前研一更加大众些的著作,简体中文版也将由中信出版社陆续推出,我们也来期待这些书吧。
2006年7月我第一时间拿到《专业主义》中文版的时候,我以为个人能从中收获,我甚至也情不自禁的写下“专业才能卓越”的短文,但我很快就读不下去了。“这不是一本好书”,我默默念叨之后就把这本书丢之脑后。
因为这本书在日本狂销十几万,在台湾上市几个月就销售4万册,我们中文简体版的出版方也想打造成畅销书,尤如上面提及的封面和简介中的误导,还有这本书最前面的导读部分称得上浅薄了,没有一点对大前研一实质上的解构(国内一咨询师所写,他本身的名气和影响力无法与大前研一沾一点边),都可以看出出版方打造畅销书的痕迹来。“专业:21世纪的生存之道”会使许许多多的人关注这本书,但它又会使一批批的人抱憾而退。我选择《专业主义》来读是一种职业,作为普通读者是一种遗憾;对中国优秀的企业家来说,选择《专业主义》定将惊喜,将会有莫大的收获。
还好,2007年年初的时候,《无国界的世界》、《OFF学:会玩才会成功》等大前研一更加大众些的著作,简体中文版也将由中信出版社陆续推出,我们也来期待这些书吧。
《专业主义》 [日]大前研一
前一篇:《论语笔记》——肖知兴管理系列
后一篇:《全球新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