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邱恒明
邱恒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467
  • 关注人气:8,7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笔记》——肖知兴管理系列

(2007-03-06 14:29:25)
标签:

论语笔记

传统管理

今日说法

《论语》

肖知兴

中国

分类: 媒体约稿
 
《论语笔记》——肖知兴管理系列
     传统管理之道的今日说法
 
两位同事在一周内先后向我打听一本叫《论语笔记》的书,问我是否知道肖知兴这个人,我顿时对这本书和作者产生了兴趣。可能是因为每个月收到的书过于杂乱,我拿到《论语笔记》的时候并没有产生强烈阅读的欲望。而两位年轻的美女财经记者一再要借这本书看的时候,我开始翻看起这本书来。
其实我很久以前就把《论语笔记》一书的作者肖知兴的博客列入了收藏夹中,等我再次浏览这个网页的时候,我发现肖知兴在表达朋友们庆祝他的管理系列:《论语笔记》、《中国人为什么组织不起来》、《纸上谈兵说管理》三本书出版的同时,宣布了另一件喜事,也是他的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天很多朋友都祝贺我三本中文书出来了。他们多半不知道的是,我更为高兴的是《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终于正式接受我的关于社会资本的论文了。《管理科学季刊》是管理学界最老牌、最受尊重、最难发表的学术期刊,每年只接受20篇左右论文。印象中,我应该是历史上大陆的人第一个在上面发表论文的吧。”
这多少让我们看出了《论语》一书作者的强势,当然也增加了我们对这本书的期待。
旅游饭店的总经理如何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家面临困境的时候怎样坚守自己的原则?还有关于企业家们修身养性之类的话题,2006年9月出版的《论语笔记》从《论语》中找到相关的管理思想和策略,让读者领略中国古文化的同时,通晓舶来的西方管理思想。
《论语笔记》可以说是探讨人文的东西,是对管理这一现代时髦概念社会情怀,哲学、道德层面的解读。对比大多数本土商业管理书籍来说,《论语》有其较深的思考价值,虽然这里的思想是借助古人的、借助国际管理大师的,借其他书籍而衍生的东西,但借来了资料和作者的思想连贯得很巧妙,读来很畅快,也反映了作者的博学和整合的功夫。大多数其他的本土著作是定出一个选题,按目前流行的理念加上些案例予以拼凑,是策划出的,编辑出的一本书。肖知兴先生是优秀财经杂志《IT经理世界》的专栏作者,他有面对大众读者长期的写作经验,所以一篇篇精辟短文组成的《论语笔记》一书也具有了很强的可读性。
人们有兴趣去读,想要去了解古人的管理智慧,一方面因为作者肖知兴先生引用的东西有韵味,或者说目前太多的西方管理著作让我们的读者头晕反胃了,没有了新意,全然的模式化,不适用的文字堆砌和逻辑推演。另一方面,有识之士还是愿意回归历史,找一些传承的东西,想了解当下我们流行的商业,经管理论对于我们的先人曾做过怎样的总结。
肖知兴关注《论语》,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实是竞争力、能力、技术,大而言之,还是属于科学、智慧、知识的范畴。他在《论语笔记》一书中要传达的是:一个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最后只能来自于领导层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和对外在诱惑振拔的力度,而这种力度,却正是一代中国企业所最缺乏的。
当然,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有些汗颜,很多文言文我们看不懂了,急切地想看作者的解释,当我们看到每篇文章中用现代管理理念翻译过来的贴切的文字时,我们倍感兴奋,现代的管理语言,加上广博的知识而带来有见地的衍生和案例,这些使得它容易为大众接受,成为人们追捧的“大众读物”。
唯一缺憾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还非常的年轻(另一方面也对应出肖知兴的天赋和勤奋),不到35岁的他,已经可以为自己的成绩自豪了(他自己可能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助理教授,还是亨利"明茨伯格首创的国际实践管理教育(IMPM)的中国负责人。当然,我们还期望能看到肖博士更多有国际影响的论文和优秀书籍的出版。
《论语笔记》肖知兴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9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