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精神的丰碑

标签:
西南联大——中国大学 |
分类: 天马随笔 |
Why the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 as the most beautiful
university
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精神的丰碑

中国目前的国际地位与中国大学的国际影响极不相衬是国人的一块心病,也是中国软实力与硬件相比相对落后的无奈,这自然让人怀念当年国立西南联大——中国大学精神的伟大丰碑。1937年11月1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岳麓山下组成了西南联大的前身长沙临时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随后由于日军沿长江一线步步紧逼,师生们于是在1938年2月搬迁入云南,同年4月,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址现为云南师范大学。清华、南开三所名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理念,名师荟萃,形成了特有的“爱国、民主、科学”和“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中国教育界一致认为:西南联大是真正实现学术自由的中国大学.
中国最好的大学。多少志士仁人深情呼唤一定要实现西南联大精神的回归。西南联大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自然自由自在,如云如海如山,其历史面貌,铭刻在中国教育史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中国大地的西南角,汇聚了这个民族最伟大的心灵,他们‘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接续着中华文化的星火,也延续着中西方文华碰撞后的火种.1938年4月2日,根据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通过的决议,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成立。西南联合大学仍然由张伯苓、蒋梦麟、梅贻琦任最高行政领导——常务委员会委员。张伯苓深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三位校长都去负责学校管理工作,极有可能出现矛盾和问题,最终导致管理混乱,因此就将管理职权全部交给蒋、梅二人,自己前往重庆南开中学。他有些调侃地告诉蒋梦麟说:“我的表你戴着”,意即“你代表我”。后来,蒋梦麟也另兼他职,于是西南联合大学的许多具体事务由梅贻琦来掌管.简陋的桌凳曾是大师的摇篮,陈寅恪、冯友兰等大师在这里讲课,邓稼先、李政道等杰出学者从这里开始了辉煌的起点。在高楼耸立的角落里,铁皮屋顶的一间教室显得很突兀。这是仅存的教室原貌,土坯墙,马口铁的屋顶,正应了梅先生: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乃有“大师”之谓也。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是抗日战争艰苦卓绝年代成功办学的典范。在短短八年西南联合大学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西南联大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撒下民主种子,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镌刻不朽的丰碑.感念今日,今吟唱这曲联大校歌,心中甚为激动满怀——
■真相有图■真相有图■
No
fact stands without pictures
观摩奥运,走读世博。看NBA,品世界杯。我观察,我纪录,我沉思,我见证。过低碳生活,倡普世价值;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读无字书,做逍遥人。洞察世界,洞悉人生。生也有涯,无涯惟智;文果载心,余心有寄。终生学习延续生命之长度,遍走全球拓展生命之宽度,拔高境界提升生命之高度。视自由思想为空气,秉独立人格为生命,以创造精神为动力,建公民社会为使命。精通外语为我打开认识世界的几多窗户,天文爱好让我养成仰望天空的独特习惯。熟读历史拓宽生命长度,哲学研究提升思想境界,沉迷宗教展开大爱翅膀
前一篇:从震旦博物馆谈安藤忠雄设计风格
后一篇:猴年春节携妻挈子追寻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