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从拜占庭到君士坦丁堡再到伊斯坦布尔,每一次名称的变化都标志着这座城市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不同的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它就是亚欧经济文化的桥梁,也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存的地方,这种痕迹在众多建筑物及美术作品中至今仍清晰可见。



与大多数游客一样,第一站一定是圣索菲亚大教堂。6世纪的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统治时期,是君士坦丁堡黄金时代的开端。君士坦丁堡留下众多建筑物与其他艺术杰作,其创作手法与风格推广到帝国全境。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代表作。


532年在一场暴乱中被烧毁之后,花费5年时间得以重建。当时,大主教席就设置在这里。作为希腊正教会的大教堂,它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15世纪中叶,进入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的穆罕默德二世,着手将这座东方基督教世界的象征、一直作为东正教总寺院的大教堂改造成帝国第一座清真寺,修建了宣礼尖塔,并设置了宗教学校,成为伊斯兰教徒的朝拜圣地。



走进大教堂,庄严、肃穆的氛围让所有到访者慢下脚步、静下心来。



这种圆顶与长方形大会堂组合的形式,曾被作为15世纪以后奥斯曼帝国清真寺建筑的样板。





而发生在8世纪的反圣像崇拜运动,使得里面用来装饰的书有《古兰经》章句的木板,代替了镶嵌画。





进入奥斯曼帝国时代,1464年穆罕默德二世尝试在这块毗邻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东部山丘上进行新的都市化。其后的历代苏丹也在这里不断增添新的建筑,修复损坏的部分。其中大放光彩的是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也就是通称的蓝色清真寺,它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对面。
1609年动工,完成于1616年的蓝色清真寺,有6座尖塔,是横矩形建筑,它以优美的外观和内部瓷砖装饰令人瞩目。







蓝色清真寺的大施主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及其孩子的陵墓位于清真寺南面的一栋建筑中。苏丹·艾哈迈德14岁即位,在清真寺建成仅一年后就死了,年仅28岁。

蓝色清真寺周围有宽阔的大道,有面包房、医院、制币局、政府机构及宫殿,它因此成为城市的中心。



在伊斯坦布尔为数众多的构造优美、装饰豪华的清真寺中,尤为重要的是使奥斯曼帝国达到鼎盛时期的苏莱曼一世建造的苏莱曼清真寺。这是第二站。
苏莱曼清真寺由奥斯曼帝国最负盛名的建筑师锡南负责设计、监工,于1550年动工,1557年竣工。











旁边是耶尼清真寺,同样引人注目。
起初以为这座清真寺也在维修不让参观,后来偶然经过后门,发现从这儿可以进去。
里面原有的漂亮瓷砖所剩不多,大部分被保护起来,但就是这仅剩的一小部分也足以惊艳世人了。


帝都虽然经历了中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的伊斯兰统治时代,但仍有为数众多的教堂保留至今。这些教堂显示了东方基督教建筑与艺术的发展过程。在位于城墙西面的埃迪尔内门附近的卡里耶清真寺就是其中的一个,也是我到访的第三站。

这座清真寺原为4世纪时君士坦丁大帝建造的考喇修道院。当年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镶嵌画一起重放光彩的就是这座修道院里的镶嵌画,而且至今仍放射着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光彩。用以装饰的镶嵌画和壁画几乎全集中在教堂的内外前廊穹顶,描绘的大多是基督和玛利亚的生活,以及《圣经》里的故事。



画面人物逼真、生动。黄金底色配上华丽的色彩,呈现出辉煌耀眼的视觉效果,这是拜占庭艺术的特征。





















沿金角湾继续往西,有一个传统且保守的地区,它以伊斯兰教早期受人尊敬的领袖阿尤布·安萨里命名,而他的陵墓就位于这里的一座清真寺内,也是我的第四站。
作为穆斯林最神圣的圣地之一,这座清真寺在穆斯林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



以前奥斯曼帝国的王子在即位前,都会来这里接受奥斯曼之剑仪式。现在,土耳其男孩在举行割礼仪式的当天,也会来这里朝拜。



最后一站,坐船来到亚洲海岸的于斯屈达尔,这里矗立着几座清真寺,值得你特地过来朝拜。于斯屈达尔是伊斯坦布尔最接近麦加的地方,奥斯曼时期很多有权有势的人选在这里修建清真寺,希望自己在通向天堂的路上能更加顺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