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秘鲁
(2017-11-29 10:13:45)
标签:
旅游 |
分类: 行走故事 |
8月31日早上回到利马,入住位于老城区的酒店。上午赶到印加市场,想回国前带点礼物,却发现没什么可买的。逛了几圈,买了几块彩虹桌布,正欲离开,旁边一家店铺里传来几句中文,进去一问,果然是中国人。两位女士分别来自上海和四川,一个70多岁,另一个60多。她们都定居在利马,偶尔回国看看。那位四川阿姨很快要去美国看望儿子,来这儿为其新房买点装饰品。临走,问她们附近有什么餐馆?两人邀请我一起坐车去富豪酒家尝尝这里的广东菜。她们在利马生活了20多年,有房有车有佣人,平时喜欢与其他姐妹到处吃吃喝喝,日子过得很惬意。这家广东餐馆的菜味道正宗,好吃极了。两位阿姨说是要减肥,不能多吃,将大半饭菜都留给我,吃撑了。这是我在秘鲁吃得最贵、最高档的一顿饭。
其实,我不是个吃货,没什么美食品味,唯一的要求是健康、可口,可即便做到这点也不是那么容易。好在,秘鲁的饮食在南美算是不错的,很享受。
在库斯科,尝试了两种街头小吃:内夹牛油果肉的小饼和玉米棒子,都不是太喜欢;在市场看到很多当地人大快朵颐的鸡汤面,忍不住要了一碗,没有想象中的好吃,虽说便宜,但那里的就餐环境实在够呛;后来在一家小餐馆吃到一次不错的鸡汤面。这家餐馆有个会说英语的服务员,50多岁,大眼光头,整天乐呵呵的。他以前是个远洋水手,曾坐船到过广州,三个月前刚来这家店工作。得知我来自中国,他特别高兴,每次都热情招待。这里成了我的食堂,再加上顺畅的沟通,居然做到“我说什么,她烧什么”,太合我心意了。
在奥扬泰坦博小镇,简单的自助早餐,最喜欢放在竹篮里的烤饼,脆脆香香的,还可以带走几个留作零食。中午时分,去火车站,经过一家餐厅,开放厨房,进出的大多是身穿制服的人(铁路公司的),可能是员工食堂。进去瞧瞧,发现里面供应的饭菜都是一份份搭配好的,有蔬菜汤、杂粮米饭、土豆、烤肉,外加一杯水果饮料和小蛋糕,都是我喜欢的,便上前要了一份。人家没有拒绝,更没有赶我的意思,尽管自己觉得有点别扭,但周围的目光充满了善意。饭菜美味、可口,价钱非常便宜,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顿。不过,我有自知之明,这种好事一次就够了,不能过分。
在的的喀喀湖的小岛上,第一次吃到烤鱼,淋上柠檬汁,味道鲜美。这才知道,秘鲁不仅有美味的鸡,还有鲜美的鱼。而在普诺市中心的一家中餐馆,终于吃到满满一大盘的炒蔬菜,得以补充维生素。
在阿雷基帕武器广场附近,一次偶然的路过,被食客桌上的一碗汤给吸引,进去一尝,是羊肉汤。碗底是稀米,上面一块带骨羊肉和半块土豆,喝上一口便停不下来。顺便说一句,秘鲁的土豆是我的最爱。这碗汤配上这家店的煎鱼、凉拌洋葱丝加米饭,成了我的固定餐食。因为去的次数多,进门一坐,便心领神会了。
到了纳斯卡,飞完回来,走进一家烤鸡店。尽管喜欢吃鸡,但对烤鸡有所顾虑,总觉得油。可街上就这一家店人气旺,只得尝试一下。大半块鸡、薯条以及蔬菜色拉,香喷喷的,肚子饿时的最佳套餐。当时餐厅里几乎坐满,旁边桌子的一大家人引人注目,他们留下好多空盘,吃掉了不少鸡,最后还在挖冰淇淋和蛋糕呢。瞧瞧男主人的身形,如同怀孕8个月的妇女,圆鼓鼓的大肚子像不断膨胀的气球,顶着那件衬衫的纽扣几乎快要崩开了。秘鲁人实在太喜欢烤鸡了。后来在利马市中心的一家有名的烤鸡店,第一次见到有人排队。即便坐上去了,许久都没人理会。生意好到爆。最后只得放弃。
瓦拉斯的最后一天,在旅馆附近发现一家海鲜店,生意红火。这里可以品尝秘鲁著名的生鱼片,不过大冬天的,对生冷食物不感兴趣,最后还是选择了煎鱼和海鲜,味道超棒。这一路,吃了不少鱼,尽管品种不同,但烧法大同小异,都是简单的煎一煎,上面也没见有什么调料,却很好吃,外脆里嫩。
刚入住特鲁希略的酒店,前台给我一张券,可以到酒吧免费品尝皮斯科酒。早就听说它是秘鲁的国民饮品,一种用皮斯科、蛋白、柠檬汁、糖浆、碎冰和苦啤酒调制的鸡尾酒。既然免费,就尝尝吧。一口下去,酸酸甜甜冰冰的,可很快,一股浓烈、热辣的东西直冲胃部,够刺激!我喜欢,但不能多喝。第二天参加昌昌古城一日游,中饭安排在特鲁希略的一家餐厅。原想旅行社安排的好不到哪儿去,不料同团的一位来自利马的大学生却告诉我,这家餐厅在当地很有名,专吃海鲜。品尝后,果不其然。记住地址,在特鲁希略有地方吃饭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