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斯卡巨画

(2017-10-26 12:16:21)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故事

伊卡和纳斯卡两地之间,是秘鲁南部沿海的平原台地,荒凉的沙漠连绵不绝,一望无垠。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70多年前来此考察的考古学家偶然从高空发现,在纳斯卡平原广阔的沙漠中留有古代纳斯卡人的奇特巨画。这些巨画绘制于公元300年至600年间,有的硕大无比,长数百米。巨画上的图案有动物、植物,也有由线条组成的几何图形。巨画的内容从天文学到宗教,从宇宙飞船升降基地到沙漠留言,可谓包罗万象,扑朔迷离。

纳斯卡,向往已久的地方。尽管对于乘坐小飞机的不舒适感早有耳闻,但还是想去亲身体验一番。在国内提前上网预定了818日的飞行时间,考虑到天气因素,没有汇款下定,而是想等到了再碰运气。817日晚,坐巴士从阿雷基帕赶往纳斯卡。同排的有三位老外,两位男士的脚臭味与身边女士散发出的狐臭混合着向我袭来,阵阵恶心反胃。这还没到纳斯卡,就已经开始难受了。第二天早上7点半,巴士晚点一个多小时到达纳斯卡。走出车站,惊喜地发现有人手举写有我名字的纸牌,他们居然来接我了,实在出乎意料。在街边旅行社休息了会儿,与其他几位游客一起坐车前往机场。纳斯卡巨画中午时分,经过称重、检查等流程,终于与其他4位游客一起登机了。这架小飞机可载客6人,前面两排的座位给了那4位游客,我一人独享最后一排。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虽说可以两边观赏,但坐在后排肯定更难受。起飞了,我的肾上腺素随之一飞冲天。

在这片面积达450平方千米的沙漠平原地带,共有约70幅巨画、数百个几何形图案,还有无数条绵延数千米的直线。这次我们飞的是小圈,可以看到十多个图案。与当年那位发现这些巨画的美国长岛大学教授鲍尔·科索克一样,当镶嵌在茫茫沙谷中的由无数奇特的线条和几何形图案、动植物图案构成的巨画清晰地展现在眼前时,我也被深深地震撼了。陆续出现的绘有动物、植物和人物的图案,海豚、猴子、狗、蜂鸟、鹰、蜘蛛、树、宇航员等,无不栩栩如生。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这个蜘蛛图案。据说,这种罕见的蜘蛛栖息于亚马孙密林之中,可是它的巨画却出现在距其栖息地甚为遥远的纳斯卡地区。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再看猴子图案。这种猴子只有在安第斯山脉东麓才能见到。但不知是谁把它的图案画在了纳斯卡平原的沙漠中,实在令人匪夷所思。纳斯卡巨画
注意看这幅“鹰”,有数条直线好似用标尺画出的一样,它们从这幅135米长的形状酷似神鹰的巨画中横穿而过。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许多来回穿越巨画的线条,它们大部分是不断延伸的直线,有的数千米,纵横交错地伸向大平原的四面八方。还有螺旋形的。纳斯卡巨画
而直线与直线交叉,便构成了一幅幅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图案。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还有一幅很长的巨画,头上有两个圆圆的大眼睛,长尾巴,不会是蜻蜓吧?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树”的旁边是“手”吗?一只5个手指,而另一只仅有4个。纳斯卡巨画

纳斯卡巨画
这些巨画充分体现了印第安人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确实令人惊叹,令人折服。纳斯卡巨画

瑞士知名专家埃利皮·冯·丹尼肯在其撰写的《众神之车》中写道:“纳斯卡北部荒凉的平原台地曾是外星人到达地球的着陆点,那些镶嵌在大地上的一幅幅巨画是他们用来确定方位的坐标。”丹尼肯对纳斯卡巨画的解释迄今还无法完全为科学家所接受。诚然,这并不是说当今科学家已掌握了可靠的证据,能揭开纳斯卡巨画的秘密。一直潜心于巨画研究和保存工作,被誉为“纳斯卡巨画守护神”的德国女数学家玛利亚·莱希博士认为:“纳斯卡巨画是这一带从事农业、渔业等各种劳作的古代印第安人仰望苍穹,为祈求众神从上苍伸出援助之手在大地上绘制的。”目前,莱希博士关于“纳斯卡巨画与天体运动密不可分,它可能起源于某种祭祀礼仪”的说法已成定论。

    莱希博士于1946年开始着手对纳斯卡巨画进行研究。那时,组成直线的部分沟壑已被平原上茶褐色的砂砾掩埋,莱希博士和她的助手们小心翼翼将砂砾消除后,地面才呈现出巨画完整的图案。地面表层的茶褐色砂砾与下层的黄土形成鲜明的颜色对比,在大地上制作巨画时,只需挖去地面表层20厘米至30厘米的砂砾即可。将线条宽幅内茶褐色的砂砾全部清除,这样线条的轮廓更加清晰。至今发现的大多数纳斯卡巨画均是用这种办法绘制的。印第安人绘制巨画不容易,如今的游客观赏它们也不容易。飞行员为确保两边乘客都能看到巨画,需要驾驶飞机先朝右侧倾斜,停顿数秒,再换另一边。每次换边的过程,是最难受的,感觉整个胃翻江倒海,几次忍不住呕吐,却没吐出些什么,可能是早餐吃得不多的缘故。尽管如此,还是强撑着去看、去拍,这边拍完再坐过去拍那边,机会难得,需加倍珍惜。当然,我恐怕也与那位秘鲁导游的想法一样,飞一次就够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阿雷基帕
后一篇:利马的博物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